第(3/3)頁 這就是為什么戰車用馬而不是用其他動物牽拉的原因,一個是速度夠快,一個是馬本來就是兇暴的動物。 在混亂的戰場上,四匹駿馬牽拉的戰車,可以將步兵如野草般碾壓。 沖鋒陷陣,沖出道路,都要靠戰車。 戰車可謂三位一體,馬本身就是兇暴的動物,一馬蹄下去,直接能踩地人脾臟破裂。除此之外就是人,戰車上的士兵,光是馭手,要馴服一匹身強力壯的馬,本來就不容易,何況是駕馭四匹馬,讓他們往最危險的地方沖。 這就需要馭手豐富的經驗,以及和駿馬的配合。 再就是戰車,周代的戰車車軸兩段還裝有車軎。用于防止車軸脫落,保持車戰隊形,還暗藏殺機。行進中的車軎,在速度過快的情況下,可以輕易劃開人的大腿。 以車軎的高度,長矛的距離,四匹戰馬并排奔馳,凡進入戰車范圍之內的,幾乎沒有完完整整進去,再能完完整整出來的人。 而經歷春秋戰國的發展,到了戰末,秦國已經把戰車做到了天下第一流。 到了秦朝時,弓箭已經被秦國先進的弩機取代。 弩機速度快,后勁大,殺傷力極強。 而秦國作戰經驗豐富,在不僅在技術上面升級了戰車,而且升級了戰術。 在沒有步兵配合時,每八乘為一行,二行十六乘為一組,四組六十四行為一隊。 當有步兵配屬時,則以兵車一乘、甲士三人,步卒八人為一個基層單位,六乘為一組,十八乘配備指揮車一乘為一隊。 但是秦國的戰車仍舊采用三人型,前方由四匹馬操控,一人駕車,二人在車上攻擊,這兩人分工明確,一人持戈,一人持弓,遠近結合的黃金組合在戰場上橫沖直撞,所向披靡。 在春秋戰國時期,往往一個國家的戰車,就是這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表現。 為了確保秦國始終技術領先,所以秦國給自己的戰車配備的車輪都比較大,有1.2米到1.3米左右直徑。 車軸大,車身堅固,可以奔走馳行的時間就久,損耗也會變少,車上負載的兵器、備用甲胄也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