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頁 這正是歷史的妙處。 史書就像是一座冰山,記在工具之上的,只是浮在冰面上的冰山。可是實際上,冰面上的冰山也就是我們看到的,那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――行為。 而更大一部分的內在世界卻藏在更深層次,不為人所見。 在史書里,有一句記錄,非常震撼人。 那本該是死罪。 細柳軍的士兵竟然回答說,“我們將軍有令,在軍中只聽將軍號令,不聽天子詔書。” 在一個中央集權時代,皇帝專權,皇帝至高無上。 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;率土之濱,莫非王臣。 這樣的國家,這樣的領域,這一個軍營里的人卻會說出這樣的話來,可見當時文帝手中對軍隊掌控的情況。 這正揭露了君王久在王宮,不便隨軍,正是因為這個造成了士兵們和君王之間產生隔閡。所以士兵們只聽從將軍的命令,不認皇帝詔書。 也就只有司馬公才能在當時漢武帝時代用這樣的寫法表明事實。 哪里有什么千古美談,無非都是面子功夫。 這次的事件,對文帝來說何嘗不是一種警示。 距離秦朝最近的漢朝是這種情況,可是到了宋朝,情況變得更加危急。 這南宋時期,有一位年少繼位的皇帝。他曾按某種慣例出行巡察軍隊。 都已經是南宋了,君王身邊隨行的自然都是奸臣。 這位年少的帝王,他也想要改變現實,奪回對軍隊的控制權。 于是他想出來了一個辦法。 他要求臣子們把軍隊的名號給改了,要在軍隊的前面加上皇帝尊號,以此告示軍中將士,他們是皇帝的兵士。 這一做法一開始被提出,就立刻被反駁。 不僅如此,這位年少的皇帝,很快就因為有和臣子奪取權力的各種想法、意圖、行動,被‘英年早逝’。 歷史從來都是利益和復雜人性交織的結果。 作為一個穿越者,扶蘇很清楚以后他做皇帝要面臨多少狀況。 單是君王和臣子爭權奪利,就夠喝一壺了。 要想杜絕這些事在未來發生,就只有早早建立軍威,讓天下人都知道,誰才是正統,早早就收買人心。 歷史沒那么光鮮亮麗,基本上都是刀光劍影的戰場,波詭云譎的宮廷斗爭,牽動著天下千千萬萬個家庭。 樹立權威,僅僅是一個保障,并不是說只要打了勝仗就能坐穩天下。 事實上,樹立權威,立信于民,揚名于天下,可以使得對皇權心懷不軌之人受到約束。一旦有人要做不法之士,這時候就會有很多人站出來幫助帝王。 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