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頁 “六國人心多生怨恨。臣其實已經想到了一個計策,只是此計只能告訴大王一個人。” “哦?”楚王負芻眼前一亮。 朝中諸臣也都望向項燕。 楚王負芻很爽快地就此散朝,隨后邁步前往楚國行宮。 負芻只讓項燕一個人陪著他。 “到底是什么計策呢,只能讓寡人一個人知道。” “大王,臣相信大王也早就知道了,如今的楚國內部到處都是秦國的眼線,秦國的眼線,也早就滲透到了宮廷內部,更不要說是朝堂了。一旦臣把這個計策公開說出來,秦國人一定有所察覺。 “臣有把握讓秦太子在他君父面前的夸口之詞變成天下盡知的笑話。他既然要守一年城,以備秦國整頓兵馬糧草,大舉攻滅楚國。那我楚國就先去破了他所守的都城,期間如能收復城池,自然是更好。” 楚王負芻大喜,“這是好事啊!你盡管做就是。” “可這件事,得大王出手相助。臣想要來個里應外合,前后夾擊秦太子,讓這個狂妄的小子吃不了兜著走。” “這個方法好呀!”楚王負芻拍著手掌又喜,高興地邊走邊跳,“只是誰人來做這個內應呢。” “秦國先丞相――昌文君。” “是他?” “沒錯。此人當初被秦王罷相,后又被遷徙蜀地,數年方歸,回來后身上落下疾病,多年來他一直怨恨秦王,一直找不到報復的機會。 “不僅如此,秦王好權,打擊秦國的楚系勢力也不是一日兩日。他后來又罷免當年先考烈王在秦國的又一位公子――昔日在秦國如日中天的昌平君。” “對身在秦國的楚系血脈勢力,秦王打擊起來毫不手軟。是以秦國的楚系血脈高官,如今多有怨恨秦王。又如秦太子擔心的那樣,秦國各處被占領的新郡縣,民眾只是表面上服從罷了,心里還是向著原先的國家。” “臣以為,這是我們可以利用的。借助身在秦國的楚系血脈勢力,煽動我楚百姓在原地暴動。這樣就可以形成前后夾擊之勢,包圍秦太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