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
“至于這防守的代價,自然是越低越好。爾等也都知道,戰爭連續數十年,秦國國內也元氣大傷,如今寡人之所以愿意等候一年,為的是能夠在未來一舉滅掉楚國和齊國?!?br>
事實上,長平之戰秦國雖然贏了,可是秦國也元氣大傷。虧得有文信侯主持秦國朝政,這才給了秦國休養生息的機會。
嬴政不愿意付出更多的代價,他故意把難題丟給這些將軍們。
這是嬴政近年來養成的習慣。
他發現居于上位者,不可對下太過仁慈。只要對他們嚴厲苛刻,他們總會想到辦法解決問題。否則寡人一旦講究情面,他們便容易生出偷懶的心思,各種想辦法拖延。
嬴政說罷,眾人都把目光落在殿中的黑衣少年身上。
太子正安靜地跪坐在邊上。
對于楚國,此前秦國就發動過數次攻打楚國的戰爭。對于天下,秦國一直都是采取逐步蠶食吞并的戰略。
幾十年來,一直都是秦國占上風,楚國沒有占到便宜。
在秦國最后發動滅亡楚國的兩次戰役之中,其實都是針對原先楚國的東部地區發動總攻。
嬴政會對楚國如此輕蔑,實屬正常心理。朝中許多大臣,也都是和嬴政一樣的心態。
天下三分之二的國土都已經屬于秦國了,這時候去攻打一個楚國,誰都會以為勝券在握。
相形之下,反倒是王翦有些太過與眾不同,他竟然提出攻打小小的楚國要花費六十萬大軍。
正是在這兩個顯得有些極端的選擇方案中,扶蘇給嬴政進獻了相對折中且明顯勝算更大的方案,所以扶蘇才得到了機會。
這是秦國的朝堂,能擠著坐在嬴政身邊的人,都是大有才華之士。
他們也都明白其中的道理。
正因為能夠看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,所以這些人才佩服他們的太子。
他在一個非常玄妙的時機關頭,為秦國做了一個正確的選擇。將秦國將士們的可能傷亡數量降到最低,更給戰勝楚國增添了勝利的籌碼。
最要緊的,他才十七歲。
面對嬴政的壓迫,眾人不約而同將目光看向當初提出這個奏議的人。
扶蘇感到身上背著無數道從四面八方刺來的目光。
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