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 而韓非這樣的才士,若是生在兩千年后,他遇到資產階級剝削無產階級的境況,也會大筆一揮,同樣洋洋灑灑寫出數千字、數萬字反對資產階級剝削壓迫的文章。 這就是讀書人的善良、讀書人的傲骨。 所以,嬴政欣賞韓非,扶蘇崇拜韓非。 韓非看到的,未必嬴政沒有看到。韓非理解到的,李斯未必沒有體會到一丁半點。 可是只有韓非一人把它給寫了出來。 所以牛逼的是韓非,不是李斯、不是趙高。 韓非的文章突然出現在嬴政的眼前,那一刻嬴政是感覺自己找到了知音的。 對于扶蘇來說,韓非是給這個迷茫的大學生指明了一條道路。 原本扶蘇也在分封制和郡縣制之間搖擺不定。 可是自從得了韓非的指導,扶蘇才明白,處在這個時代,作為秦國的太子,他就是要跟隨嬴政一起去完成君主專制、中央集權這一個對中國歷史基本格局影響深遠的開局奠基任務的。 而歷史上的公子扶蘇,他沒有那樣的政治遠見。 歷史上的扶蘇是個真正的仁人君子。 他看到了庶民受苦,所以會想著輕徭薄賦;他看到了大臣不滿,所以會想著順其意,用暫時性的滿足如恢復分封制來解決當下的政治困境。 恐怕,嬴政沒有果斷地立扶蘇為太子,不是因為扶蘇是分封制的支持者。 而是扶蘇始終是差一點。 如果他能夠在洞察歷史大勢的前提下,以加強中央集權,維護君主專制為根本目的,選擇以分封制作為一個過渡,那么嬴政還是會欣賞扶蘇的。 可是歷史上的扶蘇不是,他和當時的天下士人一樣的愚蠢。 在見到了嬴政、李斯創造出來的這個前所未有的皇帝制度之后,扶蘇像是第一次見到紅色的太陽一樣,和一群傻帽大臣在旁邊指摘嬴政君主專制的錯誤,認為嬴政僅僅是因為貪婪自私才選擇確立皇帝制度。 這就是歷史上的公子扶蘇輸了的根本原因。 作為一個國家的掌舵者,連把握天下大勢的敏銳目光都沒有。 嬴政才是清醒的,他知道他一旦死了,把國家傳遞給長子扶蘇。扶蘇一定會走分封制,而傻兒子扶蘇會仿效周天子,恢復禮樂制度,他還會用信任去對待臣子。 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