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 “這怎么可能?不是呂不韋舉薦他,他才得到重用的嗎?” “君以此興,必以此亡。憑借著呂不韋而得到重用,日后勢必也勢必被呂不韋殺死。” 嬴政難得和他徐徐解釋著,“他太聰明,卻又不懂人心之害,處處彰顯自己的才能,招惹到呂不韋門下其他客卿乃至朝臣的妒忌;” “又因為年紀太輕,絲毫不懂得防備他人,所以在他回到秦國不久被拜為上卿之后,就被門客們接連向呂不韋獻策設計殺害了。” “一個妨害了眾人利益的人,是注定不能長久的。所以一個身在高位者,無論什么時候,都要和大多數人的利益保持一致,絕對不可以懈怠。” “你明白了?” 扶蘇怔在原地,他沒想到事情竟然是這樣的。 而對于“君以此興、必以此亡”這兩句話的理解,嬴政顯然顯然比他理解的還要深刻。 扶蘇只是不想因為昌平君未來的倒臺,而影響到自己太子的地位。而嬴政卻對所有的利害關系都看的這么透徹。 甚至于,扶蘇這樣中文系的少年,向往的是書中理想的生活,對大秦抱有的是浪漫的理想。 而嬴政卻截然不同。 即便是最簡單的行為動機分析,歸根結底也只有兩個字——利益。 而面對赤裸裸的利害關系,爾虞我詐,嬴政卻保持了一種平和的心態。 在扶蘇看來,違背道義、只圖謀利益是值得唾棄的。 可是在嬴政看來,這種人并不可恥。 嬴政看著陷入沉思、臉上寫著震撼的扶蘇。 “寡人賜你一句話。” 扶蘇再次抬起雙眸。 “不要相信除過自己以外的任何人。這個世界就是這樣,你需要不斷地做選擇,不斷在利害關系之間抉擇。” “等到冊封太子的典禮結束,寡人希望你能好好回去讀《易經》。” “《易經》是群經之首,里面包含著古圣先賢的智慧,上可用于治國,下可用于治家。” 扶蘇認真地道唯。 這是嬴政第二次跟他說,要他好好讀書,好好讀《易經》了。 聽說《易經》是古代科學的起源,現在所謂的君君臣臣、父父子子的倫理都是發源于周易而來,根本不是什么儒家的教誨。 乃至孔子創立儒家,他的所作所為,其實也都是為了弘揚《易經》。 今日嬴政難得對他講這些話,扶蘇作為一個孩子,多多少少感受到了一點點父愛。 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