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頁 而這在春秋、戰國的歷史上,是唯一的。 春秋時期的國家,嚴格來說,不能稱之為國,只是一種邦國形態。 國原先只是一個范圍劃分,在國前面加個姓氏。通俗點理解,就是某姓的地盤。 比如秦國,就是秦氏的地盤。趙國、就是趙氏的地盤。 國家并沒有嚴格的法律,將每一個自然人都納入權力和義務的范圍之中,人們活著,僅僅是只關乎自己的事情。 什么國啊、家啊,那時的人們,不會被這些規矩束縛。 他們自然的降生在世界上,像是天空落下雨滴一樣自然。 而這個時代的人,出生要被國家‘強制性鼓勵’,活著必須得成家,因為要給國家生孩子繼續做壯丁、做苦役。 你若是完不成生孩子的大事,那你就要受罰。 秦國的規矩,在六國之中,都是極其嚴苛的。 為了戰爭取得勝利,不惜壓迫十三歲的男丁,立刻與九歲的女子成婚生子,這樣就可以保證在很短暫的時間內,有大批量的人丁支持他們接連不斷地發動戰爭。 而這個人口生育政策,僅僅是秦國軍功爵制下走向喪心病狂發展道路的冰山一角。 秦國是天下最強大的國家,可是秦國的百姓是天底下過得最苦的百姓。 而當其它國家還處在邦國形態緩慢發育的過程中,商鞅忽地加盟秦國,讓秦國這個野蠻、缺乏中原文明厚實根基的邦國直接變成為一個初具規模的國家機器。 直到秦始皇建立秦朝,他在滅掉六國的同時,作為一個政治上極其敏銳、智慧、有遠見的帝王,他發現了邦國制度中存在著國家與國家之間動亂不安的因素。 在一統六國的期間,他已經在領悟,鉆研一種嶄新的政治體制,試圖結束戰爭。 史書上都說他是千古一帝。史學家才說他是‘閻羅手段,菩薩心腸’。 大概也只有能站在最高處的人,才能夠理解嬴政。 而這種新的政治體制,就是影響了中國后世兩千年之久的皇帝制度。 而秦國,在把自己從邦國改造成帝國后,運用武力迫使所有的國家都被納入這個政治體制之下。 帝國來自邦國。邦國制度是帝國的前史,春秋戰國則是帝國的前夜。 嬴政完成了這樣奠定中國歷史基本盤的大事,代價卻是葬送了秦國。 本在帝國的前夜,春秋戰國時期,秦國的歷代君王,就已經在邦國體制下,展開了對本國子民的瘋狂榨取。 而嬴政,則榨干了秦國的最后一點。 但是,對于嬴政的這種“天命式”的完成帝國一統大業的任務。即便知道會損耗秦國的元氣,扶蘇也絕對不會阻止。 某種意義上,嬴政是東方文明的締造者啊。 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