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
卻說明軍收復哈密縣后,一路向西進兵。
沿途所過,地方的鄉村貴族聞訊之下,全都早跑沒影了。
不僅跑了,還帶走了能帶走的一切東西,包括糧食、牲畜、物資,還大肆劫掠,屠殺帶不走的農奴平民。
許多游散的小村落,被這些逃亡貴族的劫掠隊,襲擊的頗為凄慘。
等明軍大部隊后腳一路走過,入眼可見都是滿目瘡痍。
周海忠沒有對此放任不管,而是從軍糧中調撥出兩萬石糧食,賑濟這些被搶掠襲擊的哈密百姓。
這并非婦人之仁,而是在收攏民心,西域地廣人稀,環境氣候惡劣。
大明往這里移民,前期肯定移民不了太口,像這些鄉村地區還是得配合文教,來對當地各族百姓進行漢化統治。
現在那些哈密貴族們倒行逆施,屠殺劫掠自己的族人百姓,而明軍這個外來者卻拿出糧食救濟災民。
這一番鮮明對比下,那大明今后對哈密的統治只會愈發穩固。
民心所向,有時候就是這么簡單輕松。
當然,周海忠這般做肯定是有代價的,一次性掏出兩萬石軍糧,那他后面能打的地方也就不多了。
雖然大明現在不缺錢,但糧食從后方運輸到哈密,需要龐大的財力物力,而且這些還只是初期賑濟,后面還得持續投入錢糧。
今年周海忠的部隊頂多只能收復南疆,滅了半死不活的葉爾羌人,至于北疆地區同樣兵疲馬乏的準噶爾蒙古。
只能看機會,能打就打,不能打那就只能先鞏固南疆西域防線,多搞一搞移民軍團,等后頭找機會再說。
周海忠在大明眾將里面,軍事才能既不算特別出色,也沒有自己的用兵特點。真要說優勢的話,那就是打起仗來按部就班,不打沒把握的仗,喜歡中規中矩,穩操勝券。
而這就足夠了。
當皇帝在西安設立右軍都督府,周海忠便知道皇帝早晚要對西域動手,他也是提前就開始對西域、青海方面打探軍情消息,并且派出細作跟隨商賈一起,走商深入西域腹地。
從西域大的戰爭走向,到小的人口增長、糧食物價,甚至士兵們的軍備,哪里任命了哪個新的伯克……
時至今日,可能連準噶爾汗王噶爾丹策零自己對準噶爾,都沒有周海忠對準噶爾的北疆更了解。
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