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
今年年末,有一支日本使節(jié)團,從江戶出發(fā)坐船來到南京。
他們受到幕府差遣,既是來朝覲天朝皇帝,也是來中國交流學習。
半年前的“明船事件”,不說把日本給一巴掌打醒,卻也讓幕府方面意識到,確實要向中國全面學習了。
不是學習中國的政策思想,而是單純學習中國的先進生產(chǎn)技術,比如棉紡紗機、蒸汽機等等。
雖然幕府現(xiàn)在還不知道一百年后的“大政奉還”,但從明軍把持天皇,成功脅迫威逼幕府答應諸多條款。
蝦夷島、鹿兒島、別子銅山、全國開海、天朝的貨幣通用權(quán)利……這些都讓幕府認知到,即便天享沒有權(quán)力,但其本身擺在那里,也總歸是有點價值。
就算對自己沒什么用,也不能放任天皇一系在京都經(jīng)營,必須將其牢牢把持在德川家族手里。
否則,要是再來一次江戶圍城,讓有心人得到天皇,那德川幕府也就差不多該到頭了。
明軍前腳剛走,德川吉宗后腳便以天皇久居京都,不便保護安全為由,直接迅雷之勢就將天皇一家從京都,強制搬遷到了水戶藩。
水戶藩既是幕府“副將軍”,有著輔佐幕府的職責,也有足夠的號召力和財力,能夠供養(yǎng)得起天皇。
而且水戶也離江戶很近,即便江戶再度被圍困,幕府出現(xiàn)什么變故意外,水戶藩也能借助天皇,重新建立起德川家的幕府。
江戶時代的日本人,相比起血脈繼承,反而更重視家名的傳承。
就說小娃娃“副將軍”德川宗翰,從血脈上論,他與水戶德川家根本沒有關系。
只是水戶德川家絕嗣,為了傳承水戶藩的家名,才從伊予島的高松藩過繼了一個男丁。
而且很有意思的是,最后因為是弟弟繼承了水戶家督,弟弟為了補償兄長,便將兄長的兒子接過來,培養(yǎng)為繼承人,而他的兄長也很感激弟弟,就將弟弟的兒子,也接去了高松藩繼承高松家督。
幕府使節(jié)團來到南京,依舊還是室鳩巢領隊。
這家伙身體還挺硬朗,居然能熬得住海上漂泊,完全看不出一年后就會病逝……
“時隔多年未來,今之天朝中國,又是一番新氣象。”室鳩巢頗為感慨。
他們是從上海入港換船,雖然被其它沿海港口分流了許多貿(mào)易船流量,但憑借自身得天獨厚的良港優(yōu)勢。
短短十年時間,上海就從當初的貧窮漁村,迅速發(fā)展為海貿(mào)大城甚至一度有著趕超廈門。
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