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頁 最后這個說話的是來自下野國的譜代大名,這家伙明顯對儒家經典讀的很多,連成語都能嘮上兩句。 “說的不錯,鐵炮怕水,只要雨天作戰,再攻其不備,里應外合,必能大獲全勝。”一眾參議的譜代大名紛紛點頭贊同。 “那何時出兵為妙?”有人問道。 另一個譜代大名回答:“自然是越快越好,我們現在倉促聚兵,糧食上耗不起,必須速戰速決。” 也有自大的譜代大名說道:“我們加上足輕民夫,有軍十萬,便是武士聚集起來,也有三萬余眾,還打不過天軍幾千人?” 三萬人還打不過幾千人,那就真可以不用玩了,回家洗洗睡吧! “此話不錯。” 至少這些關東各地大名都是如此想法。 說走就走,匯集水戶的關東聯軍,直接奉了七歲的娃娃家督德川宗翰為總大將,浩浩蕩蕩殺奔江戶城。 聯軍總兵力約合十萬人,但里面的民夫足輕占了七成還要多,而且大部分沒有盔甲,武器配發也不齊全。 另有三萬武士,說是武士,其實都是關東各藩臨時湊得,不僅有正兒八經的城下武士,也有許多拉過來的鄉下武士,還有一些水戶藩臨時募集的浪人。 總的來說,這就是一支魚龍……不,是魚泥鰍混雜,雜牌中的雜牌軍。 關東聯軍南下的速度倒是挺快,因為用上了水路,在翻越我孫子宿后,終于被明軍偵騎發覺。 江戶時代利根川水運興起,從而帶動當地人建立我孫子宿,這里距離江戶很近,理所當然成為交通要沖。 明軍偵騎發覺了關東聯軍,他們自然也發覺了明軍的存在。 只可惜,雙方段位根本不在一個層級,關東聯軍覺得自己兵多將廣,只要防備好明軍的夜襲,后面疾馳南下等待雨天決戰就可。 “奶奶熊的,等了這幫家伙快一個月了,總算是有援兵過來了!” 王宗談得到消息,頓時怒罵道:“這要是換作我大明,如此磨磨唧唧,非得全砍了不可。對了,你剛剛說他們停在哪兒,我孫子宿?這什么怪名字?” 名字確實夠怪的,據說還是從天皇家族傳出來的貴族名號。 我孫子是貴族?牛批。 “轟轟轟轟!” 明軍火炮立刻對著江戶城炮擊猛轟。 大岡忠相嚇了一跳,還以為明軍要發動攻城了,匆忙調兵協防城墻,完全不敢擅自冒頭出城察探情況。 王宗談就這么分兵三千,而且還帶走了全部的騎兵,坐上繳獲了的日本海賊船,迅速奔馳我孫子宿。 不過一天時間,就抵達關東聯軍的扎營地。 天色昏暗,關東聯軍才剛睡下沒多久,突然就聽聞有人呼喊示警。 “敵襲!敵襲!是天朝軍隊,天朝軍隊殺來了!” 其他聯軍武士都在休息,反倒那些之前從江戶逃出來的旗本武士警覺性最高。 一聽自己暴露了,王宗談索性也懶得再搞什么夜襲,直接點起火把。 三千步軍沒有直接發動沖鋒,而是五百騎兵先上,對著敵軍的營寨就到處扔手榴彈。 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