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
在緬甸國,最有錢的除了王室與地方上的貴族地主,便屬那些和尚寺廟了。
這里的寺廟玩的甚至比中國的佛道還要過火,你可曾見過能夠蓄養奴隸的寺廟?而且還是明目張膽蓄養奴隸。
東吁王朝統治下的緬甸,看似是個封建王國,但實則卻是雜糅了封建、奴隸、郡國的混合體。
這其中緣由還在于那位東吁雄主莽應龍,因為這貨實在太能打,到處東征西討,毫無節制的瘋狂擴張緬甸疆土,以至于控制權難以及時跟上。
就連下緬甸的東吁龍興之地,也有大片沿江重鎮保持著極強的獨立性,為了迅速消化這些難以控制的地盤,莽應龍的做法是委派王室貴族前往封土加強控制。
然后,這些王室貴族就迅速演變成世襲封國,反過來挑戰莽應龍朝廷的權威。
莽應龍這個雄主也沒辦法,只能試圖從宗教和文化上強調自己的合法性,比如將自己塑造成古典佛教典籍中的神君摩訶三摩地,并且大興土木興建寺廟佛塔。
對于偏遠地區的傣族土司,則是要求對方交出繼承人作為人質。
一代東吁雄主,“白象之主”都只能同時利用宗教和軍隊,來勉力維持東吁王朝的統治,更何況是娑底波帝這個新晉登基,而且剛剛吃了天大敗仗的末代緬王。
之前緬軍還只是搜刮城中的富戶豪族,那些富戶豪族雖然心有怨懟,但大部分都不敢反抗。
畢竟,娑底波帝到底還是緬王,又有宗教寺廟的加持,沒有足夠的正當性,這些緬人是沒法成功造反的。
不過現在不一樣了,實皆城雖然毗鄰阿瓦,但到底不是王都,所以富戶豪族就那么些。而且明軍的胃口太大,索要的銀子實在太多,就算全部搜刮干凈,也還是有些不夠。
當然不夠,那些負責搜刮,以及幫忙搜刮的緬軍士卒,也是要收一大筆辛苦費的。
緬王娑底波帝還是太年輕了,再加上新晉登基就吃了一場大敗仗,直接被明軍圍困孤城,這家伙的腦子明顯已經不冷靜了。
居然以緬王的名義下令,讓士兵去城里的寺廟借銀子寶物抵債,還承諾事后一定予以補償。
消息一經傳出,城內上下群情激奮。
就連許多貴族將領,都心生怨憤,搜刮那些富戶豪族也就算了,為何還要侵擾寺廟?
什么事后承諾補償,連寺廟都被搜刮,佛陀也被打擾了,那說多了還有什么用?
“中國軍隊就在實皆城外,我每日在城頭,都能看到他們在打造攻城器械,還有他們那巫術加持過的大炮,實皆城早晚是要被攻破的,我們守不了實皆城。”
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