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
江戶城的外圍建筑區,已經在幾次大火以后,逐步興建起了工商業區。
那些手工業者、平民、商人、浪人紛紛圍繞在此聚居,演化出了繁盛表面的城市商業區。
只有地處城區中心的江戶本城,依舊保留有大部分的軍事堡壘建筑,包括本丸、二之丸、三之丸這幾座主體要塞。
其中,西之丸屬于外城區,位于本城的西南面,占據了大部分面積,且只有一道城門可入。二之丸位于中部,有兩道城門。三之丸位于東部,也有兩道城門。
幕府將軍的居所大天守,就在三之丸要塞的東北部最里面的建筑。
如此層層要塞的結構,還是依山而建,一層比一層地勢更高。
放在日本這種冷兵器為主體,沒啥像樣火炮火槍的窮鄉僻壤,要想攻克江戶城,真的是難如天塹。
也可以看出前幾代建城的德川幕府,對于自己的人身安危,到底有多么慎重。
“將軍,炮臺已經部署架設完畢?!?br>
“那就準備一下攻城吧!”
王宗談下達了軍令。
江戶本城雖然是前幾代將軍模仿歐洲的棱堡,又結合了江戶地形風貌,自行改造設計出的軍事要塞。
但這玩意兒,到底只能防得住冷兵器,還只能對付日本本島的這些烏合之眾。
要對抗已經進入火器時代,還是用上了錐形開花彈的大明軍隊江戶本城的要塞堡壘那就是渣渣。
就算沒有專打棱保的錐形開花彈,明軍也還有老一套的看家本領。
畢竟,當年沒有太多火炮,明軍可是全靠的一手六地爆破,才能攻克那么多的高大堅城。
王宗談下令攻城,并不是直接就無腦強攻,還是要做一些前期準備。
明軍從占領的外城商業區,征發募集那些浪人平民充作民夫,又按地圖選定了一塊適合攻城的區域
之后一群浪人驅使著民夫,前往清空拆除對應區域的民房建筑,好為大軍騰出攻城的道路和空間。
區域內的平民、商人全都被強制驅離,所有人都對中國軍隊充滿怨恨,但也只是怨恨,面對中國軍隊的刀槍,沒人敢于反抗。
就連那些浪人也在忠實的充當著“為虎作依”的倭奸,因為中國軍隊給他們發糧食,充足的糧食,只要每天幫著管理監督民夫,就能頓頓吃到撐,表現好的話還有額外賞賜。
比如之前巷戰中帶頭投降,并且主動幫著管理俘房的浪人山本雄太,現在已經被其他浪人尊稱為“山本大將”了。
雖然這家伙并沒得到任何正式意義上的任命,但天朝的將軍卻賜給了他一套武士大鎧。
而這套大鎧的前主人,正好是一位大名大將,如此的榮耀與恩重,足以用來傳給子孫繼承。
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