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
椰城總督閆伯永去年年初就已正式卸任,他在南洋搞出來的好大事,為大明在海外拓地上百里。
朱皇帝為彰其功,特意下旨,許他自行選擇留京還是外放。
外放可為一省左布政,而且有了皇帝的關注,稍微努把力,很容易就能升到一地巡撫。
而留京的起點也不錯,最低也是一個侍郎官,在京城熬資歷攢政績,五十歲前肯定能做到尚書,甚至入閣拜相也不是不行。
這一道圣旨下去,也算是為天下讀書人又找了條升官發財的捷徑,只要在海外做總督,為皇帝開疆拓土,那就能快速升遷。
至多也就苦個五年,五年時間換一個平步青云,五十歲前入閣拜相的仕途。
怎么算都是一筆劃算的買賣!
朱怡炅承認自己這波是在故意煽動文官對外開疆拓土的情緒,再加上前有武將開疆封王,就算他以后殯天了,大明也不至于立刻失去進取精神。
窮兵黷武也要講究方式,如果是為了掠奪海外以養自身,那這叫“資本的原始積累”。
卻說康子斐的船隊在海上航行一月,總算在入夏時分抵達椰城港港口。
新任椰城總督張希成,聞聽消息,放下手頭事務,親身前往碼頭迎接。
不外乎他這般重視,實在是他接手的椰城總督府,各種問題太多了。
早就升遷回京的閆伯永,他這一仗打的是痛快,直接把椰城總督府轄地擴張了一倍多。
但這么多新增的土地,其中的人口戶籍分配、戰爭引發的財政問題、海貿經濟市場的低迷……諸如此類,全都一戰暴露了出來。
這當然也不能全怪前任總督閆伯永,因為這些問題對于幾個海外總督府而言,或多或少其實都存在,甚至早在荷蘭人控制時期,巴達維亞港口的貿易額就已經不行了。
其中緣由自然還是出在大明自己身上,大明的強勢崛起,先是吞并琉球,這片海上貿易的“萬國津梁”,緊接大敗日本薩摩藩,強迫其開放與中國的貿易航線,又擊潰西班牙人,奪取了呂宋島和馬尼拉港口。
這一系列的海外戰爭,就連滅安南置廣南省,全都進一步加強了中國在遠東的貿易地位。
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