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

第六百六十一章 一鼓作氣-《康乾盛世,我吃定了!》


    第(1/3)頁

     book chapter list       第662章一鼓作氣

      春秋時期,戰爭真的就是兒戲。

      盛名的春秋論戰典故:“一鼓作氣,再二衰,三而竭。”

      嚴格意義上來說,這其實算是不講武德,是在違反春秋“戰爭公約”。

      所以魯國之后還是滅亡了,這種不守規矩的小國,你不先死誰先死?

      另一個比較離譜的,卻是春秋第一霸主齊桓公姜小白,這家伙幫燕國出兵討伐山戎,燕國國君一路送齊桓公到了齊國境內。

      因為非天子不能被諸侯出國相送,所以齊桓公便把那塊國土割給了燕君。

      明軍此番幾十萬大軍征討漠北,也是打算一鼓作氣,畢其功于一役,可蒙古人卻完全不與明軍正面接戰。

      反而一路邊撤退邊集結,時不時突襲明軍的糧道,帶著明軍大部隊在漠北草原兜圈子。

      楊恭不想再與蒙古人繞路,不光是糧草耗費太多,這可是幾十萬人的人吃馬嚼。

      而且一旦戰爭拖到冬天,那明軍也只能退兵,否則后勤就會出現巨大問題。

      當然,這是最壞的結果,因為那樣的話,等同于蒙古人在魚死網破。

      失去色楞格草原,這些蒙古人來年全得喝西北風,少說也得死上一半人口,那就更不用談什么跟大明打仗了。

      明軍大部隊向漠北北部的山地草原推進,還沒來得及先逼出蒙古人的主力。

      南邊的糧道卻是先被斷了,楊恭走到半路就得到游騎傳回的消息。

      好幾個運糧隊遭到蒙古騎兵的突襲,而且數量非常多,根本不是之前的小股騎兵部隊,疑似蒙古人的主力。

      民夫死傷甚重,楊恭迅速做出決斷,三萬步軍不用往北壓了,直接回返南邊,北邊已經沒有喀爾喀蒙古的主力了。

      而他自己則親率三萬龍騎兵,一萬漠南蒙古騎兵,先一步疾馳南下。

      整整四萬人的騎兵部隊南下,先鋒大將正是此前大明與遼東韃子,在長城喜峰口決戰時大放異彩的寧南輝。

      楊恭升任中軍大都督,寧南輝所屬的龍騎兵,自然也按制并入中軍都督府管轄。

      寧南輝親率本部五千龍騎兵,沿著探馬傳遞的消息,奔襲南下蒙古人主力出沒的區域。

      然后便一頭撞上了數支蒙古人的斥候探馬,對方似乎也很意外,沒想到明軍會來的這么快。

      一番廝殺追逐,蒙古人的斥候騎兵留下,上百具尸體,遁入前方山區。

      寧南輝害怕中伏,沒有追擊深入。

      “不行,漢軍騎兵的主將很聰明,居然這都不上當。”敦丹多爾濟說道。

      與寧南輝想的一樣,蒙古人還真就在這里面設伏了,而且是兩部主力全都窩在山中伏擊,那支派出去的騎兵不光是斥候,也是負責引誘明軍騎兵的誘餌。

      打得過,那就殺,打不過那就引誘明軍騎兵入山。

      車布登班珠爾說道:“既然漢軍騎兵不上當,那我們就主動出擊。對方只有幾千人,應該只是前鋒,先把這支前鋒部隊吃掉,我不信漢人的將軍還能沉得住氣。”

      說干就干,蒙古人居然真的從深山溝里跑出來了。

      六萬打五千,這不是有手就行?

      數萬蒙古騎兵從山里竄出來,直接奔著寧南輝的騎兵殺過去。

      這么多人?

      寧南輝先是驚訝,旋即意識到這就是大都督要找的喀爾喀蒙古主力了。他立刻下令:“全軍著甲!”

      這些龍騎兵的數量雖然只有五千人,但戰馬卻有足足一萬匹,所有騎兵都是一人雙馬。

      不打戰時,甲胄全都讓馬馱著,只有正式作戰才會著甲。

      六萬蒙古騎兵從山里跑出來,五千明軍龍騎兵還在不慌不忙穿戴盔甲。

      車布登班珠爾雖然長期與大明保持雙邊貿易,就連他與土謝圖汗開戰的許多兵甲食鹽,也是靠著大明在長期輸送,代價就是漠北的牛羊和戰馬。

      但這家伙對大明,或者說對明軍的了解,卻非常滯后,基本還停留在滿清統治時期。

      他知道漢人的步兵厲害,有一種很麻煩的車陣,在漠南草原似乎還用過。

      只要漢兵結成了車陣,里面再架設火炮、火槍,就算最勇猛的蒙古騎兵,也沖不垮漢兵的軍陣。
    第(1/3)頁

主站蜘蛛池模板: 内江市| 北票市| 黑山县| 花垣县| 长海县| 白朗县| 南昌县| 永丰县| 三河市| 南投县| 肇源县| 武陟县| 涞水县| 雅江县| 修武县| 专栏| 乌兰察布市| 巴林右旗| 忻州市| 中宁县| 浏阳市| 休宁县| 定日县| 沙洋县| 贡山| 通江县| 东乡族自治县| 云霄县| 方正县| 正镶白旗| 南宁市| 鄯善县| 延津县| 通化市| 沂水县| 甘孜县| 中西区| 平原县| 津南区| 西乌| 颍上县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