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頁 由鎮長聯手鄉村普查人口,基本上不會有太大錯漏。 而正式的全國人口普查,朝廷定下年限為十年一次,要不然算不過來,但中間五年也會隨機抽取一塊地方進行局部普查,以此推算全國人口變化趨勢,應對突發情況。 從今年年末開始,正好是一次局部人口普查,只抽取部分府縣推算統計變化。 朝廷今年抽取的多為河南、山西、陜甘等地府縣,陜甘被抽到的幾個府縣,人口恢復的已經差不多,基本達到正常府縣水平。而河南、山西則要好的多,尤其河南幾座曾經荒蕪縣城,不僅人口恢復到滿清時期,而且還呈現顯著增漲趨勢。 這還只是紙面上的數據,真實人口肯定只多不少。 畢竟,官府統計之下,總會有百姓習慣性,故意把人口藏匿起來。 至于虛報人口數據,不說地方官是不是嫌腦袋不夠用了,這些被挑到的府縣,都是皇帝親自來挑,根本沒有任何規律可言。 而且一旦虛報數據,要是財政賦稅上對不上,官員一家子都得倒霉,輕則抄家流放,重則直接殺頭。 朱怡炅遵循傳統,該連坐全族的就連坐全族,這樣還能順便增加移民人口。 說起來,今年早些時候,廣南省還真有一位知縣被抄家流放,直接流到了藏地開墾戍邊。 犯的什么罪嘛……這位知縣征發百姓民夫,為地方修路挖渠,還只給白粥榨菜,結果那些被征發的越族百姓,在漢人百姓帶領下,直接沖擊縣衙。 要不是府城那里及時調兵,怕是就得釀成大禍了。 事后都察院來巡查審案,一整套下來確信情況屬實,知縣的確貪污了,直接帶隊抓人,皇帝、內閣批下的抄家流放。 后世許多人都有刻板印象,認為古代人一定就是常年吃不飽飯,餓到皮包骨,天真的認為白粥榨菜,就能培養死士造反云云。 但凡稍微懂點常識,都該知道,古人也是生物,不是超人,天天白粥榨菜,營養嚴重不足,哪里還能干的動活? 更別說正常生孩子繁衍后代了,而且許多人以為徭役就一定是修長城、修大運河這些。 真要這些,那都是暴政,百姓早就造反了。 真正大部分徭役,基本就是鄉里修條路,挖個溝渠什么的,很多甚至千脆就是民用工程。百姓參加了也是能獲利的,只是官府占了大頭而已,因為官府不用付工錢,只用付糧食供養。 徭役也是要給糧食的,在秦代就已有嚴格的律法規定,大明新朝廢除徭役的根本,在于官府今后征發徭役,不僅要管吃飯,還要給工錢。 而且,有一些不算體力勞動的徭役,比如門夫等等,官府也不給口糧,但大明新朝卻是全都要給錢管飯。 這才是區別所在。 而這些后世的刻板印象,很大程度都是滿清的鍋,因為只有滿清朝廷,才真的有一段持續時間很長,全國范圍內百姓極度赤貧,餓殍千里的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