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頁 尤其崇禎七年,爆發了一場決定性戰役,致使明軍與流寇開始逐漸攻守易型。 崇禎病急亂投醫,竟然跑去殿試問一群八股考生,該怎么解決叛亂問題,也是真的時局到了很嚴重的地步。 再到崇禎十年,第四屆殿試,短短三年時間,崇禎已經逐漸變得歇斯底里。 這一年的策論題目,光是字數都快趕上殿試文章了,大篇幅都在詢問考生民政、兵事,再到末尾還對考生士子甩出一道靈魂發問:“為什么唐朝時任用劉宴、李抱真,不到三年就可以富國強兵?現在怎么就不行了?” 只從崇禎后期的殿試題目就能知道,明王朝已然到了崩潰的邊緣,皇帝已經完全不信任所有人,而且中央軍也已無法應對韃子與流寇任何一方的入侵肆虐。 回到今年殿試,朱怡炅揮筆寫下策論考題:“策論漠北草原及西域論戰。” 一句話,結合朝廷時局,簡潔明了。 崇禎后期開始的殿試考題,那是大篇幅都在發問。不僅得不到任何有價值的答案,還會讓考生不知所措。 沒辦法,這時候的崇禎已經被亡國之象,給整的快崩潰了,用盡任何辦法,局勢反而越來越壞。 這換誰也受不了。 殿試結束,大臣們按照慣例,擬定了前三名,又準備好十份備卷,總共十三份卷子,呈遞到皇帝御案前過目。 前三名的卷子,加上十份備卷,這是前明殿試的傳統。如果皇帝對前三名不滿意,就可從后十名中遴選。但大部分時候,也就走個過場,皇帝不會這么不給閱卷大臣面子。 只不過,現在是大明新朝了,皇帝一向喜歡乾綱獨斷。前幾次殿試,別說前三名了,甚至直接批到了快一百名,閱卷大臣顏面掃地。 朱怡炅照例沒叫大臣們讀卷,而是自己攤開前三名的試卷閱覽: 第一名,莊有恭,來自廣東番禺縣。 第二名,秦勇均,來自江蘇無錫縣。 第三名,黃孫懋,來自山東曲阜縣。 …… 前三名的卷子很快看完,朱怡炅忍不住露出笑意,三篇策論文章,除了第三名無太多出彩之處,第一、第二的策論不僅寫的極好,而且文風上也較之往年殿試文章要來的更為激進。 只從文風上看,就能看出這第一名與第二名,絕對是對新學涉獵頗深,甚至可能還看過太子老師王聞遠,借著月報刊行發表的《潛書》。 尤其第二名秦勇均,先是從兵事角度論述漠北、西域戰事,接著又在這之上,建言朝廷未來治理漠北草原與西域三疆,也當三思而后行。 比如漠北草原,這個叫秦勇均的考生便認為,可以效仿韃子朝廷用過的蒙古札薩克制度,漠北草原距離中原太遠,很難有效控制。 可參照滿清的札薩克蒙古,將漠北蒙古諸部進行劃分管理,再以藏地雪域的喇嘛教,進行宗教政治羈縻。 這家伙居然還知道藏地雪域的喇嘛教,而且明顯對其有過一定研究,僅僅這份見解,實際上就已經勝過了大部分的地方官吏。 畢竟,能夠知道藏地雪域喇嘛教,還有朝廷與皇帝接引雪域**入京參禪的政治目的,很多地方官吏其實都不甚了解。 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