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
“大明天朝上國,大皇帝陛下的天威早已傳遍西域諸部?!?br>
噶爾丹諾爾布這一路上跟著李泓在西域“蹭吃蹭喝”,心中早已對中國皇帝崇敬服氣,完全生不出半點嫉妒與仇視。
嫉妒仇視也是要分人的,當對方實力足夠強大,而且還愿意包容庇護土爾扈特。
土爾扈特部只要不是腦子抽抽了,誰會想著去當反骨仔?
使節(jié)團穿過喀什,便是費爾干納盆地與納倫河谷了,也就是后世的烏茲別克斯坦與吉爾吉斯斯坦。
二十年前,費爾干納盆地的烏茲別克明格氏族首領(lǐng)沙魯赫,正式率領(lǐng)部落族人脫離布哈拉汗國統(tǒng)治,建立浩罕汗國。
至于吉爾吉斯斯坦,其實就是前明就存在的吉利吉思人,在唐時他們也被稱為堅昆。
土爾扈特人與布哈拉汗國沒什么交流,更吃不準浩罕汗國這方才建立沒幾年的小國是否危險。
李泓不想徒增事端,只記錄下喀什西面與布哈拉汗國交界,有一國名浩罕,與布哈拉人為敵。
眾人隨即往西北走,翻越連綿大山,見到伊塞克湖。
這片大湖可比青海湖要大的多了,而且在湖泊西北不遠,就是唐時碎葉城遺址了。
王政作為讀書人,自然得去前往祭拜一番:“詩圣李白之故地,如今竟是如此的荒蕪破敗?!?br>
李泓也頗為感慨:“大唐安西碎葉城,有朝一日我大明王師將士,終會將此地收復(fù),屆時可在此鑄碑立傳。我漢家詩圣之故居,豈能有西域蠻夷如此糟蹋。”
兩人在此好一陣憑吊祭拜,這才再度啟程出發(fā)北走。
很快到達大玉茲的草場,放眼望去都是荒蕪戈壁,僅有零星哈薩克人在此沿河放牧,越靠近河流地帶還能看到一些破敗城鎮(zhèn)。
這些半耕半牧的哈薩克人,虎視眈眈盯著路過的使節(jié)團。若非使團隨行有一千龍騎兵,而且還亮出了大明中國的旗幟,那些土爾扈特人更是用著蒙古語不停大聲呼喊呵斥。
那些哈薩克人終究還是沒敢動手,大玉茲汗卓爾巴勒斯得到消息,也只是頗為惋惜。
畢竟,中國的厲害他可是有所耳聞,連強大的準噶爾蒙古人都懼怕中國,又豈是大玉茲能招惹的。
有驚無險穿過大玉茲,后面就是中玉茲的地盤,這里的畫風(fēng)明顯與大玉茲不太一樣。
大玉茲的地盤還能見到零星的城鎮(zhèn),甚至還能見到許多半耕半牧的哈薩克人,到了中玉茲草原,幾乎就完全看不見城市,全是游牧部落,比準噶爾還像蒙古人。
整個中玉茲草原也要比大玉茲更大的多,使節(jié)團在中玉茲西行沒幾日。
這一天,突然有大股哈薩克騎兵往使節(jié)團駐地奔來,撒出去的探馬哨兵急匆匆跑回來報信。
“嗚嗚嗚~~!”
明軍騎兵開始吹號,那些原本未曾著甲的騎兵,連忙動作迅速地從副馬上取甲,并熟練的披掛穿戴。
其余土爾扈特人同樣也各自上馬著甲,所有人嚴陣以待。
“噠噠噠噠!”
不多時,陣陣馬蹄聲由遠及近。
兩千余哈薩克騎兵,卷著大片草原塵土,策馬來到使團駐地不遠處停下。
為首者是一哈薩克青年,其當先一步,帶著幾個騎兵上前,也不怕被偷襲。
李泓見此,也來了興趣,對著王政說道:“對方很有膽氣,居然只帶幾人就敢靠我們這么近。那我也去會會他們,你只是副使,可不用上前?!?br> 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