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三十章 公司-《康乾盛世,我吃定了!》
第(3/3)頁
南京這邊工人“鬧漲薪”,北直隸順天府尹高登舉上奏,彈劾北直隸中軍大都督,定國公楊恭專權跋扈。
北直隸雖然不再是大明新朝的都城,但順天府尹卻是還在,而且作為北方中軍都督府駐地,要做到力壓北疆,政治地位肯定不能降低,還得抬高。
與陳弘謀、劉統勛他們一樣,高登舉雖然只是第三名,但作為首科探花郎,又是天子門生。
而且個人能力也不差,能跟得上皇帝的為政舉措,仕途上不說一帆風順,那也是平步青云。
陳弘謀、劉統勛在做遼寧左右布政,他同樣也在做這順天府尹,官銜品級只差一級。
有這么個背景,高登舉彈劾楊恭專權跋扈,也并非胡說八道。
按其奏章所述,從南京遞運的軍糧,不經他這位順天府尹,就直接被中軍都督府軍隊接手,而且漠北草原軍情,漠南都司,同樣也屢屢繞過北直隸的文官系統,直接對中軍都督府負責。
除了沒有插手北直隸衙門的民政,還有河北官僚系統,中軍都督府的確算的上有些專權跋扈,也可以說是沒讓文官系統碰到一點點軍權的機會。
都督府軍權不經文官之手,這是皇帝欽定,所以高登舉彈劾主要集中于南方遞送的糧食,還有漠南都司與漠北軍情細作上。
朱怡炅只掃看幾眼,瞬間就明白這是他的楊大都督,在給他這個皇帝故意賣破綻呢!
專權跋扈是假,留下把柄,為將來退居二線做準備是真。
要果真跋扈,哪還有高登舉上奏彈劾的份,整個北直隸怕是都成了都督府的一言堂。
高登舉那邊的彈劾,同樣也不單純,更像是文官系統的試探。楊恭丟了根骨頭出去,文官那邊渴求軍權,就算明知這骨頭出來的不對,也會上去咬兩口。
文武競爭,甚至互相扯后腿,這才是常態。
要是文武和諧,對皇帝和國家來說,那才是大問題。
朱怡炅想了想,寫下朱批:“閱。中軍都督府往后遞送軍糧,應按章程知會北直隸官衙登記造冊,不可再自行接收。漠北軍情關乎軍國要事,順天府尹應當多多悉心民生。”
一道批復,將兩邊都敲打了一番。
對于楊恭的露破綻,朱怡炅既沒有認可,也沒有斥責。而對于順天府尹的彈劾,態度上同樣也是模棱兩可。
日子一天天過去,南京城終于下雪了。
土爾扈特的使節團乘坐官船,沿著大運河抵達南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