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頁 因為現任沙皇安娜一世早在兩年前,就正式宣布遷都,從莫斯科遷都回了彼得堡,并恢復它的首都地位。 比龍也是在兩年前,才從庫爾蘭公國前往彼得堡,并接受任命冊封后,帶著沙俄使節團出使中國。 沙俄政府已經得知雅庫茨克被中國占領的消息,甚至一度認為整個東西伯利亞督軍區都已經全部陷落。 由于摸不清具體情況,而且安娜沙皇剛剛登基沒幾年,正忙著清理國內貴族,還有兼并庫爾蘭公國,所以便先行派遣使節團,來到中國看看情況。 這個叫比龍的沙俄使節可不簡單,因為他不是俄羅斯人,而是德國人,而且還是安娜沙皇的面首。 正兒八經的面首,安娜沙皇曾經被彼得大帝嫁給庫爾蘭大公,但兩人并未育有子嗣,而且庫爾蘭大公更是英年早逝。 但據說這個叫比龍的德國人,不僅成功與安娜沙皇很早就勾搭上,比龍的小兒子卡爾,還是與安娜的私生子。 雖然都是野史記載,但有意思的是,安娜前往莫斯科繼位的時候,將比龍留在了庫爾蘭攝政,然后帶走了這個叫卡爾的小兒子…… 朱怡炅批閱奏章的時候,比龍已經經由尼布楚抵達黑龍江的濱江新城。 黑龍江都司的治所還沒有正式遷移到這里,但已經有了百姓在此落戶定居,濱江城的城墻也才剛建到一半,到處透著偏僻與苦寒。 比龍雖然是德國人,但一直以來在庫爾蘭都過的清苦貧窮,這也是因為他的老情人安娜沙皇在庫爾蘭過的很差。不過此刻見到黑龍江的濱江新城,還是忍不住嘲笑道:“我本以為取代了滿洲契丹的漢人契丹有多強大,結果卻如此貧窮落后,便是我與沙皇陛下在庫爾蘭苦居,也不過如此了。那些哥薩克簡直都是廢物,還有尼布楚、雅庫茨克的督軍,也都是沒用的東西,連這等貧窮落后的國家都打不過。” 幸虧沿路負責護送與看管的明軍士兵,全都聽不懂俄語,否則單是比龍這么一番話,少不得要挨一頓揍。 從濱江新城一路沿著松花江南下,途經松陰縣。 這里比未完工和搬遷的濱江新城要好了許多,至少有完備的城墻,雖然基本都是夯土石頭堆砌,城墻也并不宏偉高大。 比龍再次對著副手用俄語說道:“這就是哥薩克與尼布楚督軍口中的漢人契丹,那些只知中飽私囊的帝國蛀蟲,通通都該處死。” 副手連連稱是,這位可是新沙皇的寵臣兼情人,就算不是俄羅斯人,也得好好巴結,不可得罪。 很顯然比龍出使前,情報搜集的工作沒有做好,對中國的了解大多浮于書信傳聞。 不過這也正常,畢竟許多沙俄的本土貴族,對中國實情都知之不詳,就連幾十年前的雅克薩之戰,也覺得不是自己國力的問題,而是距離太遠了,又要忙于西面戰事,打起來不值當。 歷史上,沙俄第一次出使北京:“十三年,遣使奉表來朝貢方物,以來使不諳朝儀,卻其貢而遣還之。” 說白話就是清朝官方要求沙俄使節團交出國書與貢禮,才能安排與清朝皇帝的會見,但沙俄使節團卻執意先見滿清皇帝,再決定交不交國書。 最后雙方鬧得不歡而散,沙俄使節團帶著國書和貢禮回國,回去以后便說中國是個破爛國家,沒啥可怕的,而且他們還遭到了中國皇帝不公正待遇。 但據同期的荷蘭使節團日記記錄,實際是沙俄使節團一來到北京,不僅要求最高規格待遇,還天天跑出去惹是生非,鬧得北京城雞犬不寧,然后才被滿清派人看起來,而且仍舊允許日常活動。 反正,沙俄那邊信了,真的派出了第二批使節團進行正式出使,直接勒令康熙對沙俄的使節不得橫加阻攔,還要開放全部通商關口,禁止滿清軍隊進入雅克薩,并且還要康熙對沙皇俯首稱臣。 對,就是電視劇《康熙王朝》里的離譜情節,大臣們看了人都麻了,壓根不敢翻譯。 于是乎,康熙不知道,以為是沙皇要向朝貢“大清”,還賜予使節團許多禮物賞賜。 比龍愈發顯得傲慢,也幸虧“護送”的明兵聽不懂,只覺得這些蠻夷果然不懂漢人禮節。 直到翻越遼長城,見識到了重新開墾移民數年的沈陽府城,比龍這才臉色稍顯凝重:“這里應該就是那些漢人契丹的核心領土了,這些契丹軍隊如此精銳,看來當年尼布楚戰事敗退,并非全是尼布楚督軍與那些哥薩克的問題。” 在沈陽城進行補給,遼寧左布政陳弘謀忙于政務,最后是右布政劉統勛負責接待。 對于沙俄使節團,劉統勛頗有些稀奇,但也只是稀奇一番,因為對方太過不懂禮數。 比龍說是德國人,但實際都是根據地圖算的,嚴格來說他應該算是神羅人……碎了一地的神圣羅馬帝國。 劉統勛皺眉道:“果然是羅剎蠻夷,直接安排官船,送他們去南京吧!” 比龍一臉疑惑問副手:“他在說什么?” 副手也不清楚,好在沈陽府總算有鴻臚寺衙門,通譯官很快解答了他的問題。 比龍連連表示自己沒坐過海船,暈船暈的厲害,請求能走陸路。 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