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頁 但這樣一來,朝廷國庫的負債就會增大,也等同于是在抄后世的作業。 國債嘛! 陳濟躬身退回,內閣無人開口,關于沿海白銀與財政歲入的問題就這么先定下了。 朱承訓突然出班拱手說道:“陛下,今年征討緬甸,國庫損耗甚巨,又增設八百軍州府。南北各處邊疆財政壓力大大增加,臣以為今年以及明年之內,最好都不要再擅動刀兵。就算真要打,也最好不要打大仗。便是征討漠北草原、西域準噶爾,也應從長計議,不可操之過急。至少也要與百姓及各地邊鎮,留出足夠休養生息的時間。” “朕知道。”朱怡炅微微點頭。 讓沿海官辦銀號加息,吸納民間白銀存入,設立鑄幣分局,大鑄銀圓用于購買海外糧食,這都是長期政策。 而且,不可能全部莽著來,就算加息利率這一項,要加多少利率合適,不會讓朝廷國庫虧損太甚,也不至于將市場白銀全部吸收,造成市場上出現逆向的“銀荒”危機。 這都是要由內閣、戶部、商部統一按照沿海與全國丁口戶名,進行計算規劃。 朱怡炅又說道:“五大邊鎮都司、八百軍州府,幾年內肯定不能再擅動刀兵,主要還是以移民拓邊和開墾為主。至于征討漠北草原、西域的準噶爾,這些都要從長計議,務必做好萬全準備。不動則已,一打便要打它個一勞永逸!” “遵旨。” 內閣眾臣連忙拱手領旨。 大明新朝如今的軍事實力,不客氣的說,完全可以平推整個漠北草原與西域地區,便是西伯利亞和中亞也沒啥太大問題。 但關鍵在于武力占領容易,可后續的治理是個大麻煩,就是按照歐洲殖民者的形式,全部當成殖民地瘋狂盤剝,這幾塊土地也榨不出多少油水來。 自大明新朝開國以來,先是與滿清開戰,滿清平定了,又瘋狂對外擴張領土。不但軍費壓力龐大,就連好幾塊新占地盤,至今也沒有徹底穩固。 如今朝廷又在西南緬甸開疆拓土,還把折騰了好幾年的云緬土司全部一次性改土歸流,這里面的財政負擔和各種隱患問題,都得慢慢息兵抹掉。 對于大明新朝未來的擴張思路,朱怡炅心中已有腹稿,大致就是抄老朱留下的作業。 移民、戍邊、開墾,再加修建驛站和增設地方駐軍,緩慢開墾平推過去。 這需要穩定的中樞財政,前明會失敗就是在于老朱駕崩以后,后面的建文到永樂,全都玩不來老朱的財政后勤。 而且老朱搞得軍戶衛所屯墾,還有藩王戍邊,無論哪一條其實都是對的,但合在一起,單以前明初年那孱弱的中央財政,根本撐不住如此龐大的財政負擔。 這兩個就是吞金獸,無底洞,永樂登基后將藩王撤回,其實也是在此。 一直到永樂末年,大明對北元采取的逐步蠶食,邊鎮屯墾的軍戶衛所制,基本已經名存實亡。 大量邊鎮軍戶衛所淪為擺設,不是逃亡就是土地拋荒,到了“大明戰神”年間,明朝一戰喪盡精銳,文官抬頭,北疆土地全面收縮,邊鎮軍戶衛所制徹底崩潰。 對于老朱玩過的政策,朱怡炅同樣在學,但不能全學,藩王戍邊與軍戶衛所就不能用。 老朱之所以那么操之過急,既是因為武將跋扈與淮西勛貴,也是在于朱標死的太早,藩王戍邊本質上就是為了建文準備的,生怕皇孫建文會頂不住北元的鐵蹄南下。 老朱那一套藩王戍邊的基本盤,就是沿著長城、長江、黃河布設出的防線,北元蒙古騎兵就算真的南下,也必須一路懟著三條防線的藩王鑿過去,等蒙古騎兵打到南京,基本已成強弩之末。 御前會議結束,眾臣散去。 從偏殿離開,門前就有馬車等候。 這屬于皇帝御賜,每次這些朝廷重臣們開完御前會議,被特批可以在紫禁城乘坐馬車,回到各自衙門辦公。 在大臣們眼里,這是陛下體恤百官,重視士大夫,但實際原因卻是紫禁城太大,朱怡炅嫌棄他們腿腳不夠麻利,會耽誤到朝政要事的處理。 大臣們各自回去辦公,朱怡炅也沒有急著召見各國來使,而是先批閱起了案上的奏章。 這些奏章有不少都是此次征討緬甸戰爭的詳情細節,像這類奏章雖然也屬軍情奏疏,但戰事都已經打完,后續無非是論功行賞,內閣、秘書閣早就進行批復票擬。 朱怡炅這個皇帝只需簽名即可,其它什么都不用管。在簡單掃了幾眼,隨即提筆朱批:“可。” 連續朱批好幾封奏章,都是關于緬甸戰事,還有后續傣國、孟國,以及新設八百軍州府事宜。 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