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頁 而且,還有如今未被收復的西域南疆,這里的土地大片都是貧瘠、干旱、炎熱。若是能將環境適應性極強的面包樹培植移栽成功,就可以在西域和南疆大面積推廣,從而開墾出大片土地,那西域南疆的移民糧食問題也就能解決一大半了。 …… 謹身殿。 內閣與各部院大臣齊聚,正在召開御前會議。 王禮今年已經六十三歲,依舊還是精神矍鑠:“算上海外各總督區遞解的稅銀,去年全國的財政歲入,已經突破7000萬兩白銀。但除去地方截留與皇室內帑的財政支出,國庫僅余300萬兩白銀。” 國庫就剩下300萬兩銀子了,聽到這番話,不少大臣覺得不可思議。 去年全國的財政歲入都突破了七千萬,便是滿清韃子的什么康熙盛世,也沒這么多歲入銀子啊!咋就國庫連一千萬的銀子都剩不下來了? 次輔梁文煊開口解釋道:“去年的財政歲入雖然突破七千萬,但卻有諸多財政支出。” “這第一,便是幾大邊疆都司,黑龍江、漠南、云中、烏斯藏、朵甘,五大都指揮使司轄地,從移民開墾,到修建驛站官道,再到擴建駐軍與編練水師,還有建設學堂,大張教化……” “而且,除去五大邊疆都司,遼東北地這兩年新設的遼寧省治、漢城布政司、嶺北府,還有廣南省新拓的南方諸州與南蟠軍民府,每年朝廷都要往這些新拓之地,輸送大量移民與物資財賦……” “這些只是內陸,還有海外領土的耗費,除了最早收復的呂宋總督區,這幾年開始能夠往南京遞解稅賦,椰城總督區、馬六甲、舊港諸地,至今還處于虧損殖民階段……” “還有征討緬甸之戰,此戰朝廷籌備數年之久,光是前后投入的軍費財政,以及戰時征調的民夫、大量巡檢部隊,調運的糧草軍械……這些全都要花銀子。而且這還只是開始,緬甸平定,被收復的幾大土司轄地都要改土歸流,包括新設的八百軍州府,在這里又要筑城、屯兵、移民……” “最后一點,那便是治河,黃淮治理一旦開始,未來至少十年內,國庫必須有一筆款項預算,要撥給黃淮河道治理,否則便是前功盡棄,所有前期耗費的銀子都要付之一炬……” 如此一番解釋下來,眾人都明白了,就是對外擴張打仗以及移民教化,還有治理黃淮水患三大項,吞掉了朝廷太多的財政。 對此,朱怡炅只能寬慰道:“至少國庫還存留了300萬兩銀子,不至于真的財政赤字,這便很不錯了。幾大邊疆都司與海外總督區畢竟屬于重新開拓,所以做什么都需要朝廷撥銀調度。但只要慢慢移民開墾,發展個幾年時間,總是有的賺的,呂宋總督區如今不就能為朝廷遞解稅銀了?按照目前的移民堅持下去,用不了十年,幾大邊疆都司與海外總督區。不說全部扭虧為盈,但至少不會再需要朝廷撥銀調度。再過個二三十年,那就能為朝廷中樞繳納賦稅了。至于黃淮水患,此乃國政,便是再難,也要治理,現在不治,后面只會越來越麻煩。” 歷代王朝,只要開疆拓土,那都是要砸錢的,便是大名鼎鼎的盛唐,幾大都護府很長一段時間,都在虧錢維持駐軍與官僚系統,而且還有各種必要的基建設施。 所以每到王朝中后期,領土必定大面積縮水,因為中央財政扛不住邊鎮軍事與官僚行政了。 前明你既可以說他亡于貪官污吏,也可以說他是亡在了中央財政的全面崩盤。 就連歐洲殖民者一開始也不是就能純賺,殖民地前期同樣也要砸錢大搞基建軍事。畢竟銀子不可能憑空變出來,就是殷洲那邊的大銀礦,那也是需要砸錢先去組織開礦,吸引移民人口,抓捕奴隸與礦工,然后才能慢慢通過壓榨盤剝扭虧為盈。 陳濟這時拱手說道:“陛下,國庫雖無財政赤字,但近兩年來,沿海幾大開埠港城的地方官員多有上奏,各地物價明顯有所抬升。臣對此詳查追溯,發現沿海各地物價平均比往年都要高了兩三成,而且這個漲幅還是在與那西班牙國重開殷洲貿易后才開始。尤其去年,沿海物價漲幅再度有小規模攀升,此為殷洲西班牙與日本白銀大量流入我大明中國所致。” 剛剛才提到國庫財政歲入隱隱有些入不敷出,這會兒就又說沿海幾大港口都有大量殷洲與日本白銀流入,還間接影響到了沿海港口城市的物價漲幅。 只能說,銀子少了是壞事,銀子太多了同樣也不是什么好事。 正是因為殷洲、日本這些貿易重開,沿海的開埠港口才能進一步得到發展,不少內陸的富商豪族紛紛拿出銀子,投入到海貿生意中去,極大促進了大明中國的海外市場發展。 但同樣的,許多內陸豪族將家中藏匿的銀子拿出來,一次性投放到市場中,自然而然就會讓市場有些承擔不了如此多的白銀,又有殷洲、日本的全面開埠通商,大量外來的白銀流入到中國市場。 這個問題沒辦法解決,中國的體量實在太大了,哪怕到了一百多年后的鴉片戰爭期間,歐洲殖民者靠著大片殖民地的供養,也還是拿中國沒有辦法。 鴉片戰爭就是因為英國人實在受不了貿易逆差,清朝又開始全面禁鴉,這才選擇悍然發動戰爭,要不然他們手里的白銀全都流入到了中國市場。 現如今的大明新朝可比另一時空的康乾盛世夸張多了,所以貿易逆差只會比之前更加嚴重,那些歐洲殖民者肯定也會意識到這個問題,但彼時的中國可不是他們能說開戰就開戰的,更不可能靠鴉片來扭轉雙方的貿易逆差。 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