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頁 事實上,就連現在的緬王娑底波帝,也還沒有意識到緬甸與中國之間的火器差距,已然如同天塹鴻溝。 在這家伙眼里,象兵依舊還是戰場上無往不利,只要數量足夠多,就能踩死所有敵軍。 “陛下,馬來城已經沒了,上面的旗幟我不認識,但絕對不是我東吁王朝的旗幟。”占朵莽說道。 娑底波帝有些吃驚:“居然這么快?馬來城的官員到底在干什么,這才幾天時間,他們是死了還是降了。” 占朵莽說道:“不管死了還是降了,這馬來城都已經被中國軍隊拿下。原來進駐馬來城,抵擋中國軍隊的進攻,再渡江突襲辛古,斷絕中國軍隊后路的計劃已經不可能實施。” 從伊洛瓦底江北上辛古,再南北合圍明軍。 這套戰術在歷史上也用過,只不過是東吁王朝試圖鎮壓桂家漢軍,但實際屁用沒有,桂家漢軍甚至還游刃有余的發兵繞過辛古,渡江去打美都城。 娑底波帝想了想說道:“既然原來計劃不行,那就直接渡江進兵,我們有十六萬大軍,又有兩萬精銳和400多頭戰象,足以打垮對面的幾萬中國軍隊。就算他們要據城而守,只要我們能拖上幾個月,這些中國人是忍受不了緬甸的濕熱氣候的。” 翌日,馬來城塔樓的明軍望手,突然吹號示警。 沿江安置的軍用熱氣球,迅速開始升空探察。 這還是西路軍入緬以后,為數不多使用熱氣球觀測敵情,因為大多時候都是直接投降,所以完全用不上熱氣球。 何向明親自登高用千里鏡眺望:“我們入緬這么久了,這些緬人總算是給點反應了,這江岸對面怕是得堆了不少緬軍啊!” 一旁的魏岷說道:“這不奇怪,緬人若是再不動兵,我們就該兵圍他們的王都了。” 伊洛瓦底江的對岸,烏壓壓全是緬軍的旗幟和人馬,已經完全分不清民兵鄉勇和正規軍,僅有400多頭戰象個頭太大,倒是能辨識出來。 大量渡江用的舟船已經準備就緒,因為兵力實在太多了,就算明軍的熱氣球也難以分辨敵軍的主攻方向。 后天上班了,啊啊啊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