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
東吁王朝中后期統治下的中緬甸,行政區劃基本可以分為七個道,與朝鮮八道類似,又有不同。
其中,從伊洛瓦底江以東的辛古城,到阿瓦王都一帶的地區,全部被劃為東道。
何向明拿下孟養以后,只留下部分民夫和巡檢兵,接管孟養在內的重要城市,隨即便糾結了孟拱、孟養、蠻莫三家土司能拉出來的所有軍隊。
整個西路明軍的總兵力已經突破八萬人馬,直接順江而下,進兵緬甸王都阿瓦城。
沿江所過,江頭城、貢章、妙當、太公……所過之處,傣人的城市直接望風而降,就算緬人控制的城市,官員也是全部棄城逃跑。
何向明親率的西路主力部隊,幾乎沒怎么打仗,就把堪稱緬北精華之地,平原土地富庶肥沃,人口起碼養活上百萬的孟養全境收復的七七八八。
這不僅是因為明軍的威望太強,還在于東吁王朝近幾十年來,為了打仗愈發橫征暴斂,只要不是緬人,全部都是被東吁朝廷盤剝的對象。
就連真正的緬人百姓,同樣日子也不比那些傣人、漢人等等少數民族要好過多少。
所以見到連孟養大城都被明軍打下,他們已經與中國邊境接壤,對面就是隨時會沿江殺來的中國軍隊。
那自然是有仇報仇,膽子稍微大些就敢奪城,奪下來了直接獻給大明軍隊,說不定還能趁機撈個世襲土司官職,而且還能得到中國的庇護。
距離辛古城還有數里地,明軍已經換為步行,何向明得到探馬回報:“辛古城也要歸附?那里不是緬人控制的城市嗎?緬人難道沒有對此城駐軍防守?”
探馬詳細說道:“是我軍提前派出的細作,辛古城雖然是緬人的城市,但里面也有漢人、傣人和一些克欽人。細作私下串聯了城中漢人,又說服其他受緬人欺壓的各族百姓,趁著緬人未有防備,趁機殺潰了緬人守軍奪城。辛古的漢人義軍自稱桂家漢人,他們的頭領有兩人,分別是宮里雁和都迎蘇,全都自稱是昔年前明永歷朝廷的部眾后裔。”
參謀官魏岷贊道:“竟是身居異國的忠良之后!”
探馬又說道:“對方現在請將軍出兵,立刻前往接手辛古城防。并且可以的話,能再支援他們一些兵甲糧草。他們要帶著辛古的漢人義軍,南下為將軍先攻馬德亞,那里也有許多漢人受到緬人欺壓。”
何向明笑了:“這兩人口氣倒是不小!”
口氣很大嗎?
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