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頁 在大明中國當官,不比在朝鮮做官高貴? “報,平山軍李信部兵敗,全軍大潰!” 王宗談對著身旁副將唐舜說道:“果然,還是不能對這些朝鮮義軍抱有任何期望。若是沒有我們介入,這些朝鮮的農民軍,最多一兩年就會被朝鮮官兵掃平。” 唐舜點頭:“朝鮮官兵都是不堪戰(zhàn)之師,那些農民軍同樣也都戰(zhàn)力低下,放任他們打的話,局面只會越來越亂。將軍,我們應該動手了!” 王宗談說道:“傳令下去,全軍開拔,不用再慢吞吞試探了,龍騎兵直接先行開道!” 從漢江到漢城,直線距離已經不足六十里,到楊州更是不足三十余里。 按照正常行軍速度,最多兩天就能大軍壓境,要不是海師的戰(zhàn)艦帶的不夠多,直接走漢江水路,幾個時辰就能殺到漢城腳下。 漢城從上到下,立時陷入大亂。 朝鮮君臣更是早已自亂陣腳,有人認為應該即刻備戰(zhàn),也有人認為應該派遣使者求和,比較離譜的則認為應該立刻渡江,遷都忠州,并且驅逐天朝使者。 李受夠那些文官,也難得硬氣了一回:“傳我命令,全軍出擊,與天朝大軍決戰(zhàn)。” “大王三思!” “大王萬萬不可啊!” “……” 文武百官驚慌失措,連忙齊聲勸諫。 但李已經一意孤行,他也很享受這種能夠乾綱獨斷的權力快感。 漢城的朝鮮官軍就這么被倉促集結,整整十萬人馬突然就被下令要與天朝大軍決戰(zhàn)。 且不談士卒們心中想法,光是這海量的糧草籌措,都是個巨大問題,再加上之前力主和談割地的大臣竭力阻撓,作為一國王都,居然會供應不起大軍的糧草。 糧草不濟,指揮不統(tǒng)一,兵員也良莠不齊……如此軍隊能勉強集結起來不生亂事就算不錯,其實已經生出不少亂事。 因為糧草不足,那些貴族出身的軍官自是不會忍饑挨餓,但大部分官軍士卒都是民兵征發(fā),隨著時間一天天拖延,這些人不敢在漢城鬧事,卻喜歡劫掠鄉(xiāng)下村莊。 這兩天光是因此被砍頭的,就不下上百人了。 李就算不下令決戰(zhàn),這些朝鮮官軍也早晚會被文官內斗,給逼著嘩變造反不可。 “噠噠噠噠!” 唐舜親領兩千龍騎兵一路南下,楊州連看都不看一眼,直奔漢城而去。 才跑到半路,也就距離漢城不到二十里。 就有哨騎回來匯報:“報告,前方不遠發(fā)現(xiàn)一支上萬人的隊伍,看其陣型裝備可能是民夫,但是沒有攜帶輜重,只有少量著甲士卒。” 唐舜有些疑惑:“那就隨我一起沖,先將這支朝鮮人的民夫給沖散,不要讓他們干擾大軍南下。” “噠噠噠噠!” 兩千龍騎兵呼嘯而過,直接朝著幾里外的那支上萬人的朝鮮“民夫”沖去,準備強行驅散。 黃州都護這位朝鮮的北方大將,此時此刻正率領自己的部隊為后方大軍主力開路。 他的副將策馬上前,疑聲問道:“都護大人,我們難道當真要與天朝大軍開戰(zhàn)?” 黃州都護搖頭:“我也不想,但是士卒思鄉(xiāng),全都迫切想要回到黃州,又有大王軍令,難道我等還能抗命不成?” 副將說道:“可是天朝大軍來了數(shù)萬人馬,我朝鮮兵力孱弱,怎么可能打的贏,大王這不是……” 話音未落,就聽到一陣劇烈聲響,聽著就像是急促接近的馬蹄聲。 不對,不是像,而是就是馬蹄聲。 是騎兵?還是天朝的騎兵! “快,列陣,接戰(zhàn)!” 這位黃州都護想要下令,但話才剛喊出來。 “砰砰砰砰!” 一陣噼里啪啦的火銃槍響,兩千騎兵一面策馬繞著這些“民夫”迂回包抄,一邊不斷往人堆里開槍射擊。 雖然唐舜已經認定這些人都是“民夫”,也確實可以說是“民夫”,但不代表他會心慈手軟。 打仗就是這樣,總會死幾個命不好的,那就下輩子祈求自己生在大明中國的土地上吧! 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