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頁 因為朝鮮官兵發現這些農民軍不好對付,而且自己的官軍實在太爛,居然能與農民軍打成僵持。 既然剿滅不了,那就索性發揮傳統藝能,直接招撫叛軍就是。 也的確有些效果,不少叛軍首領得到高官厚祿,晉身貴族的許諾,紛紛愿意接受招撫。 金煥不愿意接受招撫,所以就被部下殘忍殺害。 然后,厲害的來了,朝鮮君臣翻臉不認賬了。 也不能說是翻臉不認賬,而是負責招撫叛軍的南人、北人先遭到了攻訐,由老論、少論結成的蕩平派,不愿意這些早就勢微的南人、北人重新得到話語權。 于是乎,新一輪黨爭迅速掀起。 蕩平派以國庫錢糧不足,無法給予這些招撫叛軍足夠糧食為由,斥責南人、北人好大喜功。 對這些敢于造反的叛軍,官府沒有追究他們的叛亂罪過,便已經仁慈義盡,居然還敢討要這么多好處。 而南人、北人同樣也不甘示弱,在那里駁斥蕩平派,不顧朝鮮利益,放任叛軍自流,早晚會害了朝鮮國。 兩派在漢城打起了激烈的口水戰,甚至一度都要直接在朝堂上動手打架。 朝鮮黨爭屬實算是朝鮮國一大歷史文化遺產了,就突出一個有絲分裂,斗垮了敵對派系,再自己內部斗,等全都斗完了,接著有絲分裂。 沒有政敵,也要創造政敵。 就算李搞的蕩平政策,意圖徹底消滅黨爭,整合為王權蕩平派,然后也能就此分化出四個不同的蕩平派系。 有支持慢慢來的蕩平緩派,還有支持泰山壓頂,迅猛改革的蕩平速派,并且同一個緩派、速派又分了老論、少論。 往后甚至又分化出南、北、東黨,總之就是斗不完,永遠也斗不完。 王宗談從朝鮮農民軍那里得到漢城消息,頗為無語:“這些朝鮮君臣,他們的腦子是都壞掉了嗎?” 樸政搖頭:“并非是腦子壞掉了,而是立國之基。那些兩班貴族大臣,為了各自利益與話語權,必定是要爭斗的。就算他們不爭,朝鮮的國王為了收攏權力,也會促使他們不斷黨爭。誰贏了,便繼續扶持下一個,與贏了的繼續斗,永遠也沒有勝利者?!?br> 王宗談說道:“鷸蚌相爭,漁翁得利。但朝堂黨爭不休,國勢只會日漸衰弱,朝鮮君臣,連這點道理都不明白。而且,居然不顧國朝安危,不惜將招撫叛軍重新逼反……” 樸政說道:“朝鮮歷來如此,不過這卻是我大明的機會。遼陽侯可順勢招撫這些叛軍,并以此逼迫朝鮮君臣。” 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