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頁 青海、準噶爾之間的戰(zhàn)爭,打了幾年之久,如今總算是要結(jié)束了。 大明冊封的翊法恭順汗羅卜藏丹津,先一步撐不住了,雖然他得到了陜甘明軍賣給他的火銃火炮,而且還得到了充足的食鹽、茶葉,但他缺糧啊! 而且還不是一般的缺糧,為了能跟準噶爾開戰(zhàn),羅卜藏丹津長期維持著十萬以上的軍隊,這就導致整個青海幾乎沒多少事生產(chǎn)的勞動力,基本全是老弱婦孺。 短期內(nèi)還好,時間拖到幾年,青海早就已經(jīng)被折騰的不成樣子。 幾年戰(zhàn)爭打下來,不少羅卜藏丹津控制的部落,都在往大明新朝設(shè)立的朵干都司轄地逃亡。即便羅卜藏丹津還有麾下各部首領(lǐng),在派遣騎兵截殺這些逃亡部眾,但依舊止不住這個勢頭。 一直到今年夏季,羅卜藏丹津手下的一個部落發(fā)動叛亂,而且這個部落首領(lǐng)還是他最信重的那一個…… 王禮說道:“羅卜藏丹津以青海一隅之地,對抗龐大的準噶爾,根本不可能會贏。如今向我大明乞降,雖有存著引我大明入局的心思,但也未嘗不是真心實意。” 朱承訓拱手說道:“青海曾被韃子分而治之,如今雖然勉強因為外力統(tǒng)一,又被我大明冊封于羅卜藏丹津,但其始終無法真正控制青海。再加上草原蒙古本身的汗國統(tǒng)治,青海看似是一個整體,但諸部首領(lǐng)完全聽調(diào)不聽宣。又有和碩特汗國時期,從雪區(qū)雪域帶來的喇嘛教橫加影響。” 可以說,這些都極大削弱了羅卜藏丹津這位大汗的權(quán)勢。 當然,最為關(guān)鍵的在于,青海失去了康藏、雪區(qū)雪域,如今又深陷戰(zhàn)爭泥潭。就算朱怡炅給他把汗位加到固始汗,他也肯定撐不了多久。 對于羅卜藏丹津如今主動獻土納降,本就合乎情理,但也不能尋常對待。畢竟這家伙到底是大明冊封的青海汗,說是獻土納降,但朝廷這邊也不能吃相太難看,至少要給出充足理由。 而且青海這里與雪區(qū)雪域類似,受到喇嘛教影響太深,漢民數(shù)量也少,倒是蒙古人很多,肯定不能參考康藏那么處理。 大明朝廷也沒那么多錢糧,還是得一步一步,慢慢來,冊封牽制,分化處理。 簡單來說,就是抄韃子的作業(yè)。 群臣反復商議了半天,朱怡炅拍板決定:“先行傳旨,讓周海忠率部進兵青海,接受羅卜藏丹津獻土納降。再遣使一道前往青海,重新冊封諸部首領(lǐng),羅卜藏丹津依舊為青海汗。青海東部能夠耕種的土地,全部歸于朵干都司管轄,具體如何劃分,內(nèi)閣、樞密院詳細討論。” “而青海諸部的草場,同樣也要重新規(guī)劃,不可有失偏頗,務必公平公正。還有,青海諸部如今既然歸附我大明,那就必須釋放轄區(qū)所有漢民、奴隸。這些漢民奴隸,一律歸于朵干都司安置管轄,青海諸部不得置喙。再在青海塔爾寺設(shè)立會盟,每三年一次,解決諸部爭端事宜。” “除塔爾寺會盟以外,諸部不得私自擴張草場,互相爭斗。違令者便是背棄會盟,諸部可群起而攻之。還有遣使西域,斥責噶爾丹策零,令其即刻退兵。否則,準噶爾就不必存在了。” 拳頭大就是可以不講道理! 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