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頁 要不然,恐怕海外科舉考場,還是會有不少內地考生,動用這個便利,一面跑去呂宋等地考試,一面又參與內地南北榜的進士。 眾臣隨即一番討論,又將其查缺補漏。 這也就是殿試剛考過,距離下次科考有著三年的空檔期,還有的是時間來試行。 對了,不僅是海外科考的建制規劃,內地南北榜的錄取比例,這次也一并進行了商討修改。 前明分的南北榜,不止有南北榜,還有個中榜,只不過存在感很低。錄取的進士比例也是以南榜55%,北榜35%,中榜僅有10%。 而中榜省份,原本為云貴川桂四省,還有皖北地區也屬于中榜。不過大明新朝建立,朱怡炅將皖北重新劃回南榜,又增加了廣南省為中榜。 而北榜同樣增加了漠南都司、云中都司、遼東、樂浪、黑龍江都司、耽羅縣這些轄地。 因此,原來的進士錄取比例肯定就不太合適了,雖然現在可能沒什么大影響,但再過一二十年,北榜、中榜士子肯定會不滿。 最終經過一番激烈爭論,朱怡炅直接拍板,今后南榜錄取進士比例劃出5%,均分給北榜和中榜。 家鄉在南榜省份的大臣普遍心有不甘,卻也無可奈何,畢竟皇帝已經做出決定,而且這也是必然之事。 更何況,隨著國土面積不斷增大,每年錄取的進士數量都能維持在數百人,這對于南榜士子而言,也不算太虧,不過是5%的錄取比例而已。 尤其北榜增加了那么多轄地,未來這些轄地人口增長,那對半分的5%,怕是都不夠塞牙縫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