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
《明史》的正書部分看完,后面就是南明那十八年,內容比正書要少,僅有四帝一監國。
卻看得孟彥血壓飆升,這南明朝廷都是一群什么玩意兒?
從文官到武將,甚至還有那四位皇帝和一位監國,一個比一個離譜。
不過,讓孟彥感到驚訝的,在于南明史的部分,居然肯定了闖營、西營的功績。尤其是湖廣闖營的高氏,其所建立的忠貞營,更是有陛下親筆批語:“可悲,可嘆!何騰蛟、章曠之流,禍國佞臣乎!”
看到皇帝寫下的批語,孟彥居然也十分贊同,僅看書中史料部分,何騰蛟這些朝廷官員,簡直就是禍國殃民,罪該萬死了。
若是當時這些朝廷官員能夠按照預定計劃,進兵武昌,配合忠貞營這些“反賊”軍隊,南明能否中興不好說,但韃子肯定不可能那么快過江滅明。
只能說,的確是可悲、可嘆了!
南明、前明這兩艘破船,的確是活該沉了。
反賊都能奮起抗清,南明卻還能內斗奪權,簡直就是昏……不對不對,孟彥連忙搖頭,將腦子里那大不敬的想法甩去。
雖然大明新朝不是前明,也不是南明,但到底繼承了對方的法統,自己作為臣子,怎能如此在心里妄議朝廷?
皇帝可以評判,那是在于人家是天子!
《明史》內容上的精彩,尤其是其中那一反常態,甚至對于闖軍、西軍這些反賊,也給予了正面肯定。雖然同樣也寫出了他們的過錯,但這反而不那么重要。
無論文人士子,還是平頭老百姓,最愛看的就是這個,也可以理解為中國人愛看熱鬧的祖傳基因。
反倒是中規中矩,通篇在評判韃子的《清史》,被徹底掩蓋了下去,銷量不可謂不差。
別的不說,僅南京城的書販商賈,就幾乎拋棄了《清史》,只大量進購《明史》,進行出版售賣。
不過,百姓士民愛看歸愛看,但同樣也有人為此感到憂慮,并大作文章。這些人普遍都是那些年齡超過了會試年紀,亦或是落榜失意的士子,偏偏又不愿意屈尊紆貴直接以舉人身份做官。尤其現在舉人越來越難升官,甚至馬上都不能當品官,只能從吏員干起。
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