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
韃子中的軍官將領(lǐng)全部拉去砍頭,下面的韃子兵今后也要到礦場挖礦挖到死。
但那些漢人降兵降將,肯定不能這么處理。
畢竟這些人都是倒戈投降了的,甚至還提前給入康的明軍通風(fēng)報信,這才能在半道伏擊,如此迅速的將康藏韃子盡滅。
當(dāng)然,還有最重要的一點,這些降兵降將都是漢人,自然不可能真的跟韃子一樣,拉去礦場當(dāng)耗材。
朱怡炅略一沉吟:“張廣泗及一眾漢人降將,既臨陣倒戈,又提前為康藏大軍傳遞消息。沒有功勞,也有苦勞。可法外開恩,免其死罪,但……死罪可免,活罪難逃。這些降將降兵,全部以流放罪名,流放印度孟加拉。正好他們原本就要去那里,不過不能攜帶火銃、火炮,但允許攜帶兵甲刀劍,弓弩也可以帶一些輕弓。”
“再擬一道圣旨,為免這些流放印度孟加拉的罪將罪兵凍餒餓死,凡是能在孟加拉開墾土地,朝廷都可予以承認(rèn),但必須按照朝廷定制,繳納土地賦稅。還有,再加一條,若他們真能在孟加拉開墾出足夠大的地盤,聚攏足夠多的百姓,也可以許其建立村鎮(zhèn),再由朝廷中樞任免官職。”
這一連串旨意下達(dá),內(nèi)閣眾臣不由驚詫。
這哪叫流放,這分明就是皇帝的老一套,將一些人口專門流放到邊地,然后開墾消化。
可印度孟加拉,那是莫臥兒帝國的地盤,而莫臥兒的意思就是蒙古人的后代。雖然孟加拉早就是名義上的地盤,內(nèi)部已經(jīng)跟軍閥藩鎮(zhèn)差不多,但那也是外藩屬國的土地。
皇帝居然要把人流放到別國的土地上?
幾位閣臣瞬間意識到,這是皇帝的擴(kuò)張欲在作祟,皇帝看上印度了?
內(nèi)閣明白過來,頭都快大了,羅剎國、漠北、準(zhǔn)噶爾、青海、緬甸國、鄭氏安南,這些已經(jīng)樹敵夠多了,每個都要打。
如今居然又要加上一個印度,這位陛下是當(dāng)真不讓人消停啊!
若非皇帝并不是年年開戰(zhàn),還知道要休養(yǎng)生息,這窮兵黷武的名號,幾乎都是摘不去了。
不對,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摘不掉了,都在海外拓地這么多了,皇帝的名聲在民間早已呈現(xiàn)兩極分化,甚至三極分化。
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