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頁 朱怡炅想了想,又補充道:“黃卿也要注意,江南地區今后的棉稻輪耕,必須嚴格細化到鄉鎮。務必提前統籌規劃,不可出現第三年,所有地方都在種植稻谷,從而谷賤傷農。而且,也要做好突發情況預案,對于地方私下里不遵守朝廷法度,第三年堅持要種棉花的,應該提前做好防治。” “臣遵旨。” 黃旭連忙拱手應道。 這就要找精通歷算數學的,進行統籌計算,將每個鄉鎮都能錯開,合理安排江南地區的棉稻種植面積。 而且,還有棉田的重稅,這也要讓內閣、戶部進行統籌商議,看能降到什么程度合適。盡量在保障市場經濟和朝廷稅收的同時,不去干涉地方的種棉翻稻。 這不是一兩年就能完成的,起碼要三年以上才能見到成效。不過只要能推廣普及成功,那江南地區的農民自己就能體會到好處。 除了棉稻輪耕,還能嘗試其它作物輪耕。而且,還有大明新朝目前的主要糧食,諸如玉米、土豆、紅薯等等,都可以試驗培育,看能否更加高產高效。 朱怡炅將手中奏章報告還了回去:“你再將這份報告修改潤色一番,務必要讓底層百姓也能看的懂。待潤色過后,呈上來給朕過目。若是沒有問題,就可以令宣傳部,將之宣發天下,好讓江南百姓都能明白棉稻輪耕的好處。這樣農部后期主持推廣棉稻輪耕,阻力也會小很多。” 黃旭沒有意見,這本來就是農院試驗研究這么些年的目的,只可惜這不能算是農院的成果,他們只是拾人牙慧。 待到黃旭躬身退下,朱怡炅又拿起桌案上的《農政全書》,這部《農政全書》是徐光啟的幺孫徐爾路獻給朝廷的。 據說是徐光啟親筆書寫的原本,里面記錄了不少沒被刪改的,而且這還只是一部分。 朱怡炅也沒有白拿徐氏的《農政全書》,十分大方的賞了一個伯位,減等世襲的。 徐光啟也能當得起這個爵位,而且這也是朱怡炅刻意向天下人展示,皇帝不僅喜歡離經叛道,而且還喜好農事雜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