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頁 王聞遠得到召見,已經是抵達南京三天之后的事了。 朱怡炅放下手中《潛書》,虛手一抬,溫言說道:“免禮,賜座。” “謝陛下。”王聞遠拱手謝恩。 朱怡炅這才仔細觀察起這人,早幾年前,他便聽說了此人在吳縣縣學,那些離經叛道,甚至影射皇權的學說。 王聞遠想錯了,并不是新朝開明,才沒有抓他,而是縣令覺得茲事體大,這才趕緊上奏了皇帝,請求裁定。 朱怡炅看了半天,沒看出啥特殊氣質,倒是書卷氣比較濃,很符合那種古代老學究的刻板印象。關鍵還是這家伙明明六十多,都快七十了,卻還身體健壯高大,氣息平穩不虛浮,一點老態龍鐘都沒有。 這才正常,歷史上這家伙可是活了八十歲,要是身體還不好,在古代哪能活這么久。 朱怡炅笑道:“王卿的《潛書》朕已看過,里面的一些學說,的確有些離經叛道,便連朕也被嚇了一跳。不過仔細一品味,倒也卻有獨到之處,王卿之師果真學究天人,只恨生不逢時,不能親見啊!” 王聞遠聽罷,連忙起身拱手:“陛下謬贊!老師若泉下有知,也必定無憾也。” <divcss=&ot;ntentadv&ot;>確實無憾了,連皇帝都認同了他的君王寡制的理念,這可不就無憾了。 不過,這都是朱怡炅說的客套話,那本《潛書》他看了三天,就得出一個觀感:空洞無比。 跟黃宗羲、顧炎武的一樣,看著牛逼哄哄,甚至影響深遠。但實際內容太過空洞,這還是他以一個小民的角度來思考的。雖然思想上的確已經觸碰到民主邊緣,但受限于時代,整體還是免不了空談的結局。 不過這些,對朱怡炅而言并不重要。 朱怡炅以討教名義,稍微試探了一下王聞遠的政治理念。在基本確定與那位離經叛道的唐甄一脈相承后,終于開口說道:“王卿大才,又繼承唐先生衣缽。若是蝸居吳縣縣學,實在太過埋沒。傳朕手諭,遷調王卿入南京國子監,暫任國子監太學博士。并且,每七日入宮一次,為太子講習人性學問。” “臣遵旨。” 王聞遠沒有遲疑,當即起身拱手謝恩。 都來南京了,自然是早就想好了,而且還是皇帝親自下旨,給太子當老師。不出意外,未來還能做帝師,如此巨大的誘惑,沒有誰能拒絕,也不可能拒絕。 朱怡炅同樣也有自己的考量,這個王聞遠作為唐甄學生,學問首先不會太差。而且這家伙與唐甄相同,都屬于離經叛道的典型,還鄙視儒家勸人不求功利。 讓他來教習太子,總不至于把太子變成儒學白癡。 當然,太子老師肯定也不止這一人,像之前的梅瑴成就是負責教太子天文數學的。而且還得派人專門盯著,誰要是敢在教習太子的時候夾帶私貨,便立刻制止,執意不聽的直接舉族流放。 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