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
明軍沒有立刻攻打城市,而是就地在城區(qū)外圍安營扎寨,修筑防御工事。
大概在明軍登陸過了半天時間,聚居巴達維亞城區(qū)鄉(xiāng)下的漢民地主們,陸續(xù)帶著義軍趕來,他們還收攏了城區(qū)逃亡的漢民。
荷蘭人都知道了大明和英國人不懷好意,雖說還不至于搞什么大屠殺,但也是將巴達維亞城區(qū)的漢民給驅逐了個干凈。這些漢民的財產(chǎn)和稍微有些姿色的女眷都被擄掠,大部分被荷蘭人搶走,少部分則被其他各族平民瓜分。
實際上,就算沒有這次,荷蘭人再過幾年也該忍不住。只是這兩年,荷蘭人便已經(jīng)開始對巴達維亞城區(qū),還有鄉(xiāng)下的漢人地主,全部苛以重稅。
因為他們眼紅漢人的財富,覺得這些財富應該屬于自己,完全不顧這樣搶劫會不會引起大明中國的責難。
用一句古話來說,就是典型的做大事而惜身,見小利而忘命。
“草民黃班、陳海福,拜見天朝大明將軍。”黃班、陳海福二人見到唐同江,隨即恭敬跪拜行禮。
他們分別是漢人地主義軍推舉的首領與副手,陳海福更是爪哇島漢民地主中的大姓家族出身。
唐同江滿臉和藹,上前將兩人扶起道:“二位義士快快免禮,有爾等義軍來助,本將軍何愁拿不下這荷蘭人的城池?!?br>
這位馬打藍蘇丹在歷史上,屬于典型的墻頭草,在漢人被逼爆發(fā)起義時,這家伙趁機跟漢人義軍合兵,然后試圖收復國土,見到荷蘭人不好打,又打算退縮與荷蘭人和談。
起義的浪潮快速壯大,而且還有大量漢民加入,很快便波及到了中爪哇地區(qū)的三寶壟城。
雖然城堡里的荷蘭人也不多,大多都是平民、奴隸、土著仆從軍,但棱堡可不好打。明軍的正規(guī)部隊也只有3000人,剩下的3000土著、2000義軍,裝備還都是冷兵器,還要明軍這邊來接濟。
當然,他不是下定決心要與荷蘭人決戰(zhàn),而是打算趁著明軍、英國人打荷蘭人時,趁機撈上一筆。
困守城區(qū)的荷蘭總督范克隆,還有那些議會的議員們,此刻已然是心中絕望。雖然城區(qū)還有糧食,城堡更是固若金湯,但他們什么也做不了。
不過,這位馬打藍蘇丹還算有些自知之明,沒有直接去硬啃荷蘭人的三寶壟城,而是大軍前往與中國軍隊匯合,打算抱大腿撈好處。
整個城區(qū)外圍,只有每天升起的熱氣球,還有時不時轟鳴的火炮。
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