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頁 如今大明的軍隊系統,仍舊處于一個武將管一支軍隊,管到退休卸任,也不交換軍事防區。 這本質上有些風險,但當今世界正處于大殖民時期,對外到處都要用兵打仗。所以不可能真的搞什么武將換防,那會極大降低軍隊戰斗力和執行效率。 好在朱怡炅作為開國皇帝,也不用太擔心武將會坐大造反,誰敢造反,士兵們就第一個不答應。而且地方上只要斷絕錢糧兵甲,再把其它省份軍隊、預備役一拉出來,頃刻間就能平定叛亂。 不過等到了后面幾代皇帝,這個問題肯定得修正,具體如何去改,那就是以后的事了。 朱怡炅不會去管,也不可能去管。 二月初三,在南京待了一個多月的楊恭,終于也離京北上了,還跟著帶去了皇帝的圣旨。 與其說是圣旨,倒不如說是對于未來漠南草原的發展規劃。 主要內容便是對于漠南都司、遼東諸地及都司,皮草、人參、東珠等生意的相關條例。基本可以看做是建武朝的“隆慶開關、俺答封貢”,不僅正式開放了草原、遼東諸地對內地的皮草和東珠貿易,還進一步將其正規化,對各項稅收和專營買賣都做出了詳細規定。 對于皇帝的這道開關圣旨,民間商賈們自然都是熱烈歡迎。 有了這道圣旨,那他們就無需再用賄賂、走私等鉆空子還危險的方式,去草原、遼東諸地做皮草、人參和東珠的生意了。 而且不光是漠南都司,還有即將設立的云中都司,名義上歸附大明的漠北草原,都在這道開關圣旨里。 不少政治嗅覺敏銳的商賈,瞬間察覺到朝廷怕是準備對漠北草原動兵了。 所謂大炮一響,黃金萬兩,戰爭一打起來,那可就是無窮的商機。就算朝廷不從商賈那里進貨買糧,只要漠北草原也被朝廷征服,那漠北資源和商業網絡就能跟著打通。 這些商人可不在乎什么漠北苦寒,連黑龍江他們都能為了東珠、人參、貂皮跑去做買賣,更何況區區漠北草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