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頁 倒是不知怎么搞的,寧古塔這邊先造反了,而且鬧得動靜特別大。 吉林烏拉的韃子朝廷都懵了,那些韃子王公大臣們,也顧不得再相互之間明爭暗斗了。 寧古塔要是沒了,那可就是腹背受敵,韃子向北的退路也將徹底堵死。 韃子朝廷匆忙聚兵,在吉林烏拉湊出一支不到萬人的大軍,前往寧古塔平叛。 然后,戲劇化的一幕出現了。 由于韃子退至吉林烏拉,這邊不僅天寒地凍,地廣人稀,就連城市也沒多少人口。 而今又是大冬天的平叛,底層韃子兵別說吃飽飯了,連冬衣都發不全,有冬衣的也多極為破舊,還帶著腐爛的怪味道,明顯是從吉林官倉里淘出來的舊貨。 這等條件,還真不是有韃子官員中飽私囊,因為上層韃子貴族,也就是穿普通冬衣,原來的奢華想都不要想。 可問題是底層韃子不會信,也不在乎真相到底如何,他們只知道這樣去寧古塔平叛,走在半路可能就得凍死餓死不少。 于是乎,平叛大軍,才剛走不到三分之一,就直接嘩變了。 說實話,韃子能在吉林烏拉成功聚兵上萬,就已經算是燒高香了。 在大明君臣刻意的攻心之計下,遼東明軍、蒙古人基本都沒有對韃子發起主動進攻。 若是有外敵壓力,這些韃子便是條件再艱苦,為了生存可能也會拼命,但如今明軍壓根不理他們,失去了外部壓力,又一兩年沒打過仗了。 光是維持龐大的軍隊比例,就已是讓韃子朝廷瀕臨崩潰,甚至已經時刻處在了崩潰化邊緣。 可以說,就算沒有大明這邊挑撥離間,他們也早晚得自己把自己玩崩了。 韃子大軍嘩變,領兵平叛的韃子將領出師未捷,便先死在了嘩變士卒的手下。 這些嘩變的韃子軍隊,有不少士卒直接當場逃散,可能從此就淪為遼東山民,還有一部分則分道揚鑣,選擇繼續前往投奔寧古塔叛軍。 只剩不到一半,寥寥四五千韃子兵,在其中一人號令下不僅沒有逃跑,反而重新聚兵:“各位聽我說,那所謂偽朝皇帝、太后,還有那些個偽朝的王公們,他們只知吃香喝辣,卻讓我們吃不飽穿不暖。連件冬衣都不舍得發就算了,居然還讓我們就這么大冬季出來平叛,這是擺明了要我等死啊!” 話糙理不糙,這時候的遼東大冬季,就算遼寧都能凍死人,更何況更北邊,更為苦寒的吉林。 “我們不想死,我們也要活!漢人的皇帝已經說過,只要能棄暗投明,活捉韃子皇帝、太后,以前不僅可以既往不咎,還能在漢人那邊做官封賞。” “各位,咱們這便去把吉林城打下來,活捉韃子皇帝和太后,到時也能在漢人那邊做官,享受富貴。” “嗷嗷嗷嗷!?。。 ?br> 如此明顯的挑撥之語,此刻不僅韃子兵的領頭之人愿意相信,其余數千韃子兵也是大受鼓舞。 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