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頁 劉儒漢說道:“我不管什么兵分兩路、四面合圍,關鍵在于我們必須聯手這仗才有的打。” 劉儒漢這次親征,已盡起偽漢之兵,總兵力足有五萬。這對貧瘠山地的山西而言,顯然已經超過其承受極限。 他沒去嘗試打河南,因為河南一馬平川,打下來也守不住,而且河南荒蕪,打了也沒有好處。 當初勸劉儒漢起事的老五,現在已成偽漢大將,地位與劉恪這個太子幾乎不相上下。此刻說道:“皇上,韃子分明是打算先讓我們大漢去跟明軍硬碰硬,他們好隨時坐收漁利,千萬不能上了韃子的當。” 劉儒漢深以為然,滿清要他先出兵攻打正定府,這樣必然會引得明軍群起而攻之。 屆時,滿清就可以從容入關,兵逼北京城。可這么一來,壓力就全在他身上了。 明軍戰力劉儒漢從未領教過,但劉儒漢當初是被滿清西北軍打的抱頭鼠竄,而滿清西北軍又被明軍打崩,這戰力差距幾乎顯而易見。 劉恪以為劉儒漢在遲疑,不由急道:“父皇,而今好不容易韃子愿與咱們一同出兵,若是這時還婆婆媽媽,韃子退走可就沒機會了。而且,大丈夫要成就大事,豈可半點風險也不冒?” 在場將領都有些無語,這是風險的問題嗎?關鍵是在于到底該怎么打。 什么都不管,一路莽過去,那是蠢貨。 老五見劉儒漢臉色一沉,連忙打圓場道:“太子啊!皇上不是不肯出兵,而是該如何打,總不能我們弟兄在這里打生打死,讓這些滿清韃子在后面撿便宜,天下哪有這樣道理?” 劉儒漢一抬手:“好了!正定府無論如何都是要打的,要不然我們就別想出山西了。立刻聯絡韃子,讓他們也一同出兵,屆時我們聯兵攻打北京。” 老五問道:“那西安的韃子怎么說?” 劉儒漢說道:“西安的韃子與咱們不同路,而且他們不會無動于衷,不用多管閑事。” 劉儒漢雖與雍正、胤聯盟邀兵,但實際這個聯盟非常松散,真正能算得上聯盟的只有遼東和山西。 因為各自的戰略目標不一樣,雍正再怎么打,也只能去打湖北、河南。河南貧瘠,地廣人稀,大概率還是去湖北,而劉儒漢和胤的目標是整個北直隸。 而且,即便劉儒漢與胤目標一致,但這個聯盟也松散的很。不光是明國細作的挑撥,還有互相間的利益算計和爾虞我詐。 …… 攝政王胤現如今已經快要壓制不住內部的反對聲音了,遼東滿清此次兵分兩路就是佐證。 到底是倉促奪權,根基不足,靠著利益分割,才得到滿洲諸王公的支持。而且為了平衡權力,還專門扶立雍正的兒子弘歷為帝,自己只做攝政王不說,還重開了議政王制度。 這一系列舉措雖然快速穩定了胤的權勢,卻也埋下了禍根。 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