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
瓦特蒸汽機的改良者,英國蘇格蘭人詹姆斯瓦特,再有10年就該出生了。
等他把瓦特蒸汽機原型機整出來,還得再等四十年,四舍五入就是五十年后歐洲才會進行蒸汽機技術革新。
而且,這時候的蒸汽機仍舊是奔著礦場抽水泵去的,瓦特也只是覺得原來的抽水泵效率太低,改進提高了其效率。
初號機的瓦特蒸汽機,還是原來傳統的直線往復式,與其說是用于礦場抽水泵,倒不如說它只能做個抽水泵。
直到瓦特賺到了錢,想繼續推進新型蒸汽機,并賣給紡紗工廠,而不只是礦場,真正意義上的聯協式蒸汽機才問世。
可以說,從礦場抽水泵到帶動工業革命的蒸汽機,歐洲差不多走了上百年的彎路,這純粹是商業需求和眼界導致。
就連瓦特,說白了也是賺到了錢,貪心不足才想繼續改進蒸汽機,還因此與合作伙伴因為商業利益發生分歧。
如此被迫之下,這才一步到位,將聯協式蒸汽機給整出來了。
因為合作伙伴想要他的分離冷凝器專利,來換自己的曲柄運動專利。
“轟隆隆~~!”
大明第一艘蒸汽戰艦,就這么在隆隆巨響和滾滾濃煙中,在河道上緩慢航行。
朱怡炅看了眼河岸邊前后忙碌指揮的唐同江他們,除了明兵水師,還有不少是大明科學院派來的人。感慨道:“這黃五……當真是個人才啊!”
不,不能說人才,簡直就是天才!
朱怡炅雖然描述了瓦特蒸汽機的初號機,還給其畫出了圖紙,但其實圖紙不僅糊,而且很多結構都沒畫明白,更沒講明白。
比如蒸汽機的氣密性……然后,黃五居然自己就解決了,還想到了不用橡膠的替代法,而且從耐用性來看,比橡膠還要更好用。
因為橡膠是會高溫老化的,溫度越高,橡膠老化速度越快。
而且,不說氣密性,還要將蒸汽機從直線往復式運動,改為圓周運動,讓其能夠為工業提供動力。
瓦特一開始的辦法,是用合伙人的專利,在其中加入曲柄連桿傳動,但沒能談妥。
直到瓦特的員工威廉默多克發明行星傳動齒輪,才繞過了這個辦法,完成了蒸汽機的改進。
至于后面的雙向氣缸、變速器、安全閥、壓力計等,其實都是細枝末節。有了行星傳動齒輪,后面都是錦上添花而已,花時間就能整出來。
黃五自然整不出行星傳動齒輪,不是他不夠天才。而是大明的鋼鐵冶煉工藝不行,無法生產如此高精密的工業齒輪。
但行星傳動齒輪整不出來,二三級齒輪還是能搓出來的。
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