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頁 七月末,入秋。 朱怡炅乘坐御輦,帶著后宮和滿朝文武大臣,剛過正陽門,正順著洪武門往紫禁城遷去。 洪武門的牌匾是臨時制作,因為原來的牌匾已經找不著了,北京紫禁城那塊完全不能用。 只能說滿清確實夠聰明,直接領先洪憲皇帝兩百多年。 進入洪武門,里面是一條甕城,兩側都是朝廷中樞各部院辦公場所,包括五城兵馬司和錦衣衛。 正常情況下,官員不能直接走洪武門進,因為里面已經屬于御道,只能七拐八拐,繞大老遠從其它通道進入紫禁城上朝和辦公。 今天這種能正兒八經走洪武門出入的機會屬實不多,平素也只有各種大型活動,諸如皇帝登基、祭祀太廟這些才有機會,算是變相增加皇權的神圣性。 就連皇帝的龍椅,其實也進行過精心設計,還是從光影環境等各種因素上進行建造。 別的不說,設計紫禁城的工匠,放后世妥妥的心理學專家。 入了洪武門,走過一段御道,兩邊是長安左右門,還得走過外五龍橋才能看到承天門。 承天門后面就是端門、午門,社稷壇和太廟分別坐落于兩側的大型花園中。 午門之后,走過內五龍橋,進入奉天門,才算是真正的皇宮大內,整個皇宮也被一個方形的廣闊護城河拱衛。 從奉天門進入,里面便是三大殿,兩側為文武樓。更外面還有文華殿、武英殿、文淵閣等殿閣,這里也是內閣的辦公場所。 乾清宮這些宮室,還要再往北走才能看見。這里實際上應該算是皇帝后宮,兩側分別為東西六宮五所、御膳房等處。 可以說,整個南京紫禁城面積之廣闊,遠遠超過了當初總督府修建的行宮。 原來行宮里那些個宮女,就這么往紫禁城撒下去,哪能夠用? 文武百官跟隨皇帝御駕,心懷忐忑的從洪武門走入。 他們當中很多人,可能這輩子就能走這么幾次,朱怡炅不喜歡搞太多祭祀活動和大型典禮,百官自然也就沒有太多機會。 一路徑直穿行而過,到了三大殿中間還有個廣場,這里就是清宮劇中百官們天天上朝前待的地方了。 三大殿便是奉天殿、華蓋殿、謹身殿,這也是三殿的前后次序和工作順位。并非太和、中和、保和三殿,這是滿清入主中原以后給改的名,從這個時代來講,這三個殿名屬實有些沒文化。 奉天殿最前,通常也是皇帝召開早朝的地方。 華蓋殿居中,主要是皇帝批閱奏章、承辦祭祀活動場所。只不過,明清皇帝貌似都更喜歡在乾清宮辦公,華蓋殿基本等同于擺設。 謹身殿這邊意義大于實際,皇帝上朝前一般都會在這里更換朝服。同時也是冊立太子、皇后的場所,皇帝通常也在此接受百官朝賀。 朱怡炅只簡單掃看幾眼,便帶著后妃家眷徑直前往后宮,宮女們連忙快步隨行。而百官則被帶著熟悉紫禁城構造,后面的后宮不是他們能進的。 朱怡炅乘著御輦,雙眸不斷來回觀望四周皇城,只見一片巍峨。 從來都只能從電視劇里窺見一角的他,如今得見真貌。不禁感嘆:“紫禁宮城,果真不愧巍峨壯闊!” 隨侍老太監說道:“紫禁宮城既是巍峨壯闊,仍舊不及陛下雄心萬一!” 朱怡炅啞然失笑,不置可否。 從乾清門進去,入眼可見便是乾清宮,乾清宮后面連著坤寧宮,這兩處前者是皇帝寢宮,后者是皇后寢宮。 僅從如此建筑布局,就能看出皇后于后宮中的地位。 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