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
大明朝廷的動作很快。
分家析產的圣旨剛剛宣詔天下,樞密院、內閣這兩個文武分立的政治系統,在皇帝的旨令下首次聯手合作。
不僅是各地的駐軍和官府,便連預備役也被抽調部分,并由地方官府配合提供糧草。
陣仗搞得挺大,卻沒有想象中血腥。
不光是因為敢于反抗的大族,早就在前面的新政改革中,被皇帝的屠刀給屠的差不多了。
而且,大明朝廷拆分大戶,真的就只是拆大戶,很多地主其實都不夠資格被拆分。
三百畝田產,看似不是很多。
可在滿清來說,其實已經非常厲害,真正能做到家有良田千頃的豪族在古代是非常少見的。
義門陳氏那么厲害,甚至逼著皇帝親自下旨拆分,其家中丁口也才不到4000口人。
若是到了清末民國,你有一百畝長江以南的好田,那都能算是中層地主了。
而且,朱怡炅只是動他們的土地和丁口,沒有去動他們的浮財。并非是不想動,而是這樣吃相太難看。
再者,分家析產以后,這些被迫分家的大族豪紳們,自己就得先為了家產打起來。
畢竟,就算分了主宗支系,那也是同族。
怎么可能都叫主宗一家人獨占了財富?
朱怡炅借題發揮,用強硬手段拆分大戶,本質上并非是消滅地主。現階段地主也很難消滅,不是不能滅,而是容易傷筋動骨。
就算地主不反抗,你把他們都滅了,那中間的空缺誰來補,連平替的資產階級都還沒形成。
只能退而求其次,飯要一口一口吃。
先把大戶拆分了,讓他們無法再持續影響和干涉朝廷對地方的統治。
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