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頁 滿清同樣宣稱繼承前明,然后便是耗費近百年,才算將前明的東西都慢慢剔除掉。 嗯,新加上的也不咋地就是了。 樊守義說:“新朝便新朝,可這位大明天子為何點名要你我二人?甚至不惜作為和談條件,莫非這位大明天子當真喜好天文神學、尋仙問道不成?” 梅成說:“必不可能,若是這位大明天子喜好尋仙長生,那就不會在境內大搞滅佛屠道了。而且,樊兄你習得的只是那西洋宗教,某又只會觀天歷算,那位大明天子便是再如何昏庸,也不會找我等來尋仙問道的。” 樊守義也覺得是這樣,但這樣反而更好奇了:“如若不然,那又是為何?總不至于你我二人的才名都傳到了南邊吧?呵呵!” 梅成卻是豁達的很,說道:“既來之則安之吧!總之不會是什么壞事。” 梅成想想也對,先前差點在北京城被餓瘋了的饑民沖進家門。雖然最后擋住了,卻也險些被餓死。 現在的兩人不說無所畏懼,但也差不多是重獲新生,總之情況不會再壞了。 甲板上,除了梅成、樊守義外,還有好幾人,也是北京城那邊隨從南下的漢人降官。 梅成、樊守義這倆特殊,是皇帝點名要的,聚成一個小團體,剩下那幾人則聚成另外一個小團體。 這些人其實早該南下了,只不過北京城區受災范圍太大。這才留下來幫著賑災,就這么一直忙活到了十二月。 …… 南京。 朱怡炅看著手中名單,名單上都是此番隨官船從北京南返的偽清降官。 梅成、樊守義排在首位,往下還有一連串人名,不過人數并不多,粗略一數,不過一手之數。 滿清中樞漢官雖不多,但肯定不止這么少。只不過大部分都是小官,已經被留在北京,就地負責北京城善后重建。 眼下這些是被滿清兩位皇帝拋下,又運氣好沒被餓死,以及未被饑民殺害的高級漢官。 其中還有兩個是“熟人”,分別為孫嘉淦、李紱。 這兩位可都是貫穿康雍乾三朝的名臣,其中的李紱還是與田文鏡齊名,就是兩人的關系不太好。 那位乾隆緋聞親爹陳元龍,在廣西巡撫任期內與一眾屬官共計貪污824700余兩白銀的陳年大案,便是李紱任廣西巡撫期間揪出來的。 陳元龍一個人就直接吞了四分之一,所以也別說這位老兄任期內也興修水利,干了多少實事。 老爺我貪八十萬,拿出十萬修橋鋪路,就能是好人了? 李紱一生嫉惡如仇、清正廉潔,就連雍正想殺他都揪不出他貪污的證據,只能將其釋放。 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