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頁 不光是明軍本身相對于朝鮮地方軍而言,可謂兵強馬壯。 而且還有鄭鏞這個海南縣令作為勸降官,到一個城池就親身前往勸降。 那些朝鮮地方官見到上萬明軍,綿延數里地,本就怕的不行。 又聽聞這些大軍都是天朝王師,然后來助李大王重返漢京,撥亂反正的。 那還猶豫什么? 自然是麻溜的開城獻降啊! 先前雍正把朝鮮敲詐敲詐的實在太狠,尤其是全羅道這塊朝鮮糧倉。 別說是那些朝鮮百姓了,便是這些朝鮮權貴都想鬧起義了。 全羅道的朝鮮官民不敢怨恨滿清,但卻怨恨國王軟弱,任由滿清欺辱敲詐,致使國內民生凋敝。 若非國王這個怒氣集中點及時病逝,怕是已經有人造反了。 現在,素有賢名的李殿下從濟州回來,還帶來了天朝大軍。 而且每至一地,必免除之前雜稅攤派。 這瞬間為李贏得了民心! 旬月之間,明軍一路長驅直入,靠著李的“仁義”賢名,還有明軍強大的兵鋒,很快便拿下全羅道全境。 直至此時,忠清道清州牧才有所察覺。 然后……這位清州牧也倒戈了。 整個忠清道現役兵力不過萬人而已,但南面的全羅道可是有著四萬大軍,還有天朝皇帝的王師天兵。 作為朝鮮國最高一級的封疆大吏,他還是知道一些內幕消息的,連強大的滿清韃虜都打不過天朝大軍。 他這萬把叫花子軍隊,拿什么去跟明軍打? 而且,明軍可是扛著李的大旗出兵的,漢京那邊遲遲不立新王本就不合理。 李又以朝鮮新王的身份回來,這完全合乎正統。 忠清道倒戈,加上全羅道,整個朝鮮西南已經名義上盡歸李這個朝鮮王統治。 慶尚道見勢不妙,果斷望風歸附,朝鮮南部就這么全丟了。 王宗談隨即整合了朝鮮南境所有精銳,組成四萬聯軍,對外號稱十萬大軍,北上攻打漢城。 …… 漢城。 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