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
何向明、唐同江被堵在臺莊且先不提。
周海忠率軍拿下沂州,楊恭也順勢打下歸德府。
于可成則渡河北上,快速拿下了戰略要沖南陽鎮。
看似戰果不大。卻是瞬間將運河沿路的兗州、濟寧進行分割。
兗州南部諸縣不僅陷入孤立無援,而且還直接與明軍地盤接壤,并被明軍三路實攻包圍。
如此局面下,這些縣城要么很容易易幟投降,要么就是內部叛亂奪城獻降。
不可能會有什么聚兵死守,一般死守那都是在還有騰挪余地的情況下。現在這樣,還拿錘子去守。
就算縣令想要死守成就自己的“忠臣美名”那些百姓鄉紳也不會讓其得逞的。
卻說歸德府這里。
楊恭打下歸德,秉持著一貫的兵貴神速,旋即率軍渡河北進,兵分兩路分別攻取單縣、曹縣。
雖然明軍是兵分兩路。但兩路大軍分別單拎出來仍有上萬之眾。
單縣距離魚臺縣本來就近,又聽聞上萬明軍打過來,哪敢抵擋,當即望風而降。
隔壁的曹縣亦是差不多,只不過這位曹縣縣令卻是“忠臣”,自覺難以頑抗。
明軍兵鋒未至,便于縣衙自焚而亡,縣中典史匆忙帶領百姓好一陣救火,才沒讓火勢從縣街蔓延出去
兩路明軍于兩縣稍作休整,又留駐少量兵力作為留守,隨即分別渡河,直取城武、定陶二縣。
城武縣令聞訊易幟,定陶縣令卻是先一步誘殺意欲投降的典史、主簿,又將城中那些準備倒向明軍的鄉紳全部抄家。
得到錢糧以后立馬犒貧勞軍,并打開縣衙武庫,成功募兵三千。
但這沒用,不說三千民兵就是三千滿清西北八旗都擋不住第一軍的兵鋒。
明軍甚至連紅衣大炮都沒用,只是以尋常陸戰火炮一輪炮轟下去。
定陶縣城頭的青壯民兵便一哄而散。
定陶縣令眼見大勢已去,旋即從城樓一躍而下。
明軍在定陶縣完成合兵,隨即北上奔襲曹州(菏澤)。
整場戰爭走向,從開始便一帆風順,甚至正兒八經的攻城戰都沒打過,野戰更是一次也無。
就連兗州南部的戰略要地滕縣,也在明軍分割兗州后,在大軍合圍壓力下易幟請降。
沂州的費縣、蒙陰、沂水、莒州、日照諸縣不是改旗易幟,便是官吏士紳聯手起義,囚禁甚至殺掉縣令奪城投降。
周海忠甚至還有余力沿著沭河,分兵去把青州府南的諸城縣也給奪了。
……
整個山東南部,近乎全部失守。
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