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頁 不過后面肯定還是要想辦法搞出來,就算工藝不足,也可以先琢磨二三級齒輪。 至于蒸汽機氣密性的問題,黃五同樣也在測試時敏銳的發現了。 黃五的解決辦法便是用皮革、油脂什么的進行代替,缺點是無法耐高溫,隔幾天就要更換。 不過黃五表示,已經想到辦法,正在著手制作密封用的銅環,再涂抹油脂進行密封,這樣就可以解決高溫熔化的問題。 后世似乎很多人都認為蒸汽機必須要用橡膠,但其實橡膠也耐不住高溫熔化,普遍還是使用金屬環加潤滑油密封。 而且現在這個時期也沒有橡膠,還得再等十五年才會被首次發現。 這臺新型蒸汽機歷時近半年,終于在中國問世。 而它在后世還有另一個名字“瓦特蒸汽機”,現在應該叫“黃五蒸汽機”了,二者結構已經非常相似。 按照時間線,歐洲還要將近五十年,瓦特蒸汽機才會真正問世,并成功啟動蒸汽機的革命換代,進而推動第一次工業革命。 大明這邊已然搶占了先機,這并非是朱怡炅天命所歸,而是這才是蒸汽機發展的正常路子。 歐洲那邊所以一直搞不出“瓦特蒸汽機”,純粹是資本商業在作祟。 活塞、連桿的構想很早便已經出現,但一直到“瓦特蒸汽機”問世,甚至“瓦特蒸汽機”問世,也是為了更高效地在煤礦場……抽水。 直到瓦特繼續改進,才終于將蒸汽機從抽水工作里解放出來。 然后歐洲人才發現,蒸汽機原來還能用來帶動機器紡紗,解放勞動力。 甚至于除了紡紗,還有更多別的用途,比如,蒸汽戰艦…… 在朱怡炅的提示下,大明科學院能半年才搞出蒸汽機,已然不算快了。 畢竟基本結構都已經給出來了,只是要修補其中的各種缺陷問題。 直到現在,這臺蒸汽機問題也沒完全解決,至少動力就遠非后世蒸汽機能比擬的,催動蒸汽戰艦,純粹做夢。 但現在成品已經有了,大明已經領先全世界,只要繼續按著活塞式蒸汽機的路子研究下去,工業革命不是夢。 朱怡炅十分開懷,甚至一掃這幾日批奏章帶來的疲憊,唯獨內燃機沒搞出來。 但這東西,怕是朱怡炅活著的時候,都很難出現了。 朱怡炅高興之余,順勢說道:“黃卿此番帶隊研發新型蒸汽機功不可沒,著禮部冊其為伯爵,封號由禮部擬定,其余參與人等,一律三倍薪俸,還望黃卿再接再厲。” 這就封伯了,雖然沒說是世襲的,但王禮等人還是心頭震動。 看來陛下對這蒸汽機確實頗為看重。 黃五一愣,隨即叩頭謝恩:“微臣謝陛下隆恩,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!” 伯爵比先前的子爵如何,黃五不清楚,但肯定更高。 看著叩首的黃五及后面一眾工匠,朱怡炅心中又莫名有些遺憾,這黃五竟然真不是黃履莊的兒孫。 那個黃履莊,朱怡炅還特意下旨叫錦衣衛留意了,最后確實找到了。 找到了墳冢。 黃履莊史書上記載不詳,在這個時間線里卻據說是病逝。 而且因為長期搗鼓個人發明,被鄉里認為是怪人,不學無術,所以……沒有子嗣留存。 只能說生不逢時了。 不過無妨,并非所有人才都是歷史有名,也并非所有人才都在西方。 槽,看來老板那章只能先欠著了,凌晨看能不能還出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