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
南京。
朱怡炅正在批閱內閣遞送上來,關于少民問題的處理方案,歸根結底還是四個字“剿撫并用”。
即便后世紅色政權也……不多說。
只不過內閣這邊從朱怡炅迎娶瑤妃一事上,看出了朱怡炅對于少民的態度并沒歷代帝王那般嚴苛。
所以給出的方案整體也更為寬松溫和,主要還是以安撫為主。并試探性的建言皇帝,可對所有愿意歸化的少民都予以漢民相同的待遇。
并且,適當性的保留部分自治權,一如八排瑤。
現在的八排瑤便是決定不再設專門的瑤官,而是改由八排瑤自身的瑤老們進行半自治,官府會授予正式土官職,但不可世襲。
而且八排瑤也不能擁有軍隊,不過可以在地方官衙給一個“瑤人官”進行補償,也是利于雙方溝通。
總之就是盡量以安撫為主,實際還是學之前的老路子,更像是羈縻統治的改版,與后世還是有一定分別。
至少這些人就沒想過要往八排瑤里設立漢人學堂,也沒想過主動對其漢化,全靠對方自覺。
這樣漢化起來太慢了!
朱怡炅想了想,說道:“內閣的方案不錯,不過朕覺得,能否再往八排瑤派駐漢人學官,教授其漢話漢字,如此也方便兩族溝通?”
王禮眉頭一挑,連忙說道:“陛下不可,若強行在其中分設漢官,教習漢文。唯恐會引起這些瑤人的不滿,而且這樣做太過強硬,恐怕收效甚微。”
朱怡員只是一聽,便意識到是這些人想岔了。
王禮他們是以為皇帝要強行在八排瑤里推廣漢文,這與滿清的武力改土歸流沒有本質性的區別,很容易會激發瑤人反抗。
朱怡炅說:“王卿誤會朕的意思了,朕并非是要絕其文化……這樣,可先以民間教習形式,以官府資助其開設學堂,但不予管轄。且不必強求那些瑤人,愿意學的便學。而且再定個章程,今后地方官衙的“瑤人官”不論出身,僅以會說漢話,寫漢字的為優先。”
“還有,可適當開放一些政策,鼓勵漢瑤通婚,加強交流。還可給予會說漢話習漢字,以及愿意與漢人親近的瑤人一些賦稅優免。只要讓這些瑤人體會到了切實性的好處,其自然會愿意學習漢話,并與漢人交流。”
說了半天,還是以利誘之。
而且整體手段溫和,皇帝尊重瑤人的文化,不會多加干涉,這樣即使有部分瑤人心有疑慮,也不會太過抵觸。
再者,朱怡炅的這套也并非是在溫水煮青蛙。
這里還是清代,交通信息不便,真讓瑤人一直封閉下去,本質上永遠也無法與漢人修好融合。
等朱怡炅死了,甚至他還活著,都有可能會因為別的一些矛盾沖突,再度起義。
有句話是這么說的,文化越近,聲音越少,凝聚力越高。
“微臣遵旨!”王禮明白了,隨即拱手應道。
剿撫并用,說完了撫,剿這等武力也是必要的。
遠的不說,過山瑤與八排瑤,雖關系緊密,但卻不可等同對待。
有冥頑不靈的,肯定還是得鐵腕治之。
君臣幾人正就細節商議,忽然一個秘書官小跑進來。
“陛下,科學院黃大人求見!”
朱怡炅聞言,并未不快,點頭說道:“宣!”
黃大人便是黃五,即先前研發了開花彈,乃至于空心鑄炮法的那個工匠。
大明科學院是朱怡員專門以蒸汽機為契機組建的部門,不僅要錢給錢,要人給人,還給予了相當大的特權。
因為沒有新的研發任務,所以這黃五便是被臨時平調過去,琢磨蒸汽機去了。
畢竟,相比起現在的武器開發,蒸汽機才是真正的重中之重。
這東西可是標志著第一次工業革命,甚至讓這個時代都劃上了“蒸汽時代”的標志。
黃五滿手烏黑走了進來,渾身衣服更是多處污漬。
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