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章 湖北下-《康乾盛世,我吃定了!》
第(3/3)頁
安陸、德安兩府的明軍同樣也沒閑著不動彈。
安陸府的中路明軍兵出荊門,荊門州只是一介直隸州,當即望風而降。
而德安府的北路明軍同樣沿著隨州向西進軍,進攻襄陽府。
襄陽西帶秦蜀,北通汝洛,南遮湖廣,東瞰吳越,以天下言之,則重在襄陽。
盡管到了明清,襄陽的重要性越來越低,逐漸被武昌取代。
但襄陽仍舊是南方重鎮,不論是南方政權北伐,還是偏安一隅,襄陽都是必下之地。
對于這等戰略重地,錦衣衛哪可能不派遣細作。尤其隆科多被革職罷官,整個兩湖地區早已被錦衣衛滲透成了篩子。
甚至比篩子還徹底,除去偏遠的施南、宜昌、鄖陽三府,整個湖北幾乎隨處可見錦衣衛細作的蹤影。
襄陽府毫無準備,又在北路明軍與細作里應外合之下。完全沒發揮出任何天下重鎮的作用,僅僅堅守半天便被攻破。
連襄陽這等軍事重鎮都被破了,谷城、光化、均州三縣隨即望風而降。
襄陽府這座古之重鎮就這么輕飄飄被北路軍拿下。
說起來,這里還是武當山的所在地。
拿下了襄陽,再往西上游便是鄖陽。
鄖陽在古代為麋國,春秋時期為楚國附庸,地多有山。
元朝至正年間,流賊作亂,終元朝一代,竟不能制。
到了明初,老朱命鄧愈以大兵剿除,空其地,禁流民不進入。
然而,地界湖廣、河南、陜西三省,又多有空曠之土地。山谷塞,林箐蒙密,中有草木可采掘食。
一旦襄陽、荊州發大災,流民便會涌入鄖陽,然后越聚越多,最終造反。
也因此,即便老朱將鄖陽犁了一遍,整個鄖陽府也還是在終明一朝,造反叛亂此起彼伏。
湖北大局已定,鄖陽府自然不可能螳臂當車,果斷奉表請降。
至此,湖北全境俱下。
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