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
徐州,蕭縣。
蕭縣這時屬江蘇徐州府,與之同屬徐州的還有后世盛產梨子的碭山縣。
就在明軍大舉西征湖北,并且勢如破竹的時候,身在徐州的張文煥終于也動了。
三萬西北邊軍、八千盛京索倫兵以及兩千余張文煥直系漕軍,總計四萬大軍,全部出動。
為了節省運糧民夫,同時加快行軍速度和構筑后勤糧道。
張文煥直接走水路行軍,自徐州出發,途經蕭縣過徐溪口,至宿州休整并建立糧站,隨即又改道澮河進抵固鎮。
清軍如此大規模的兵力調動還有糧草調運,自然不可能瞞得過淮南的明軍。
“……”
楊恭看著手中軍報,不由臉色古怪。
說真的,在此之前,他一直以為清軍應該不太可能會主動進攻淮南,反而更有可能攻打淮安。
甚至于楊恭都已經準備好,隨時支援淮安戰事。
嗯,渡河攻打清軍,圍魏救趙。
這是楊恭原來的想法!
不過很快,計劃趕不上變化。楊恭沒料到對面的統兵清將居然有如此魄力,真敢帶兵過來攻打自己。
楊恭隨即開始分兵,只余一鎮繼續留駐壽州,以防不測。
其余部隊,則全部馳援鳳陽。
張文煥的想法楊恭閉著眼睛都能猜的出來,這是準備逼著自己聚兵打決戰了。
清軍走固鎮,很明顯是要由皇渡渡淮,攻打鳳陽。
千里淮河,有無數渡口,但僅有一個渡口被當地人稱作“皇渡”,那就是十里程渡口。
當年老朱便是出生在十里程渡口對岸的一處村莊,在稱帝建立大明以后,鳳陽被建為中都。這十里程渡口同樣被老朱高度贊譽,并口頭冊封為“皇家渡口”。
除此以外,神州陸沉、永嘉南渡,有大半流民便是從皇渡南逃。昔年楚霸王項羽兵潰垓下,也是從固鎮突圍,南走皇渡。
國姓爺北伐,亦是走皇渡橫掃淮北,嚇得北京城里的順治皇帝如坐針氈。
皇渡除了戰略地位重要,商業地位同樣重要。
明軍未至淮水與滿清隔淮對峙時,這里每日都是來往行船絡繹不絕。
清軍未在固鎮停留太長時間,在征調大批民夫運輸糧草輜重,并構建后勤糧道。
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