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
大清康熙六十一年,大明建武元年。
二月,高其倬署理云貴總督。
張廣泗則任貴州思州。
高其掉這人很有意思,是個康熙朝就出了名的老好人,為人不喜歡惹事,做事也秉承中庸之道,不求有功但求無過。
雍正還一度吐槽過這人太過老實,不是個當官,至少是在他手下當官的料。但由于他的云貴總督是康熙擢升的,所以無大錯的情況下,雍正也不能隨意罷免。
而高其倬的前任叫張文煥,這人可就厲害了,與其他地方的總督不一樣,這位老兄可是一路靠著戰(zhàn)功升上來的。
在當大同總兵時便跟隨康熙三征葛二蛋,屢戰(zhàn)屢勝,是個名副其實的悍將。若不是康熙朝早期名將太多,這廝少也能排上個位次。
這樣的人做云貴總督,自然不可能會老實。
張文煥在任期間,上的奏折不是請求增加地方駐軍兵力,就是匯報云貴地區(qū)戰(zhàn)略要地的勘察,顯然是個不甘寂寞的。
而在他離任才兩年而已,云貴地方駐軍便刻意激怒當?shù)孛缑裢了荆迷谛驴偠礁咂滟炯皶r補救,才沒有釀成大禍。
起義云貴士氣振,周邊苗寨苗軍紛紛景從。那些苗人對清朝官府還沒漢官早已恨之入骨,起義部隊如同吹氣球般迅速壯。
那樣帶來的影響不是,一旦沒個別寨子外的苗人被侵害,就會引發(fā)整個村寨的應激反應,退而演變成起事。
《貴州通志》:“八廳苗軍,群相附和。……婦人男子,群起若狂。”
起義軍先沖到了清江、臺拱之間的地區(qū),吸收藏弩等幾百個苗寨苗人。起義隊伍再次膨脹,直接突破至兩萬人馬。
官府窮兇極惡,借籌糧之機肆敲詐勒索苗人。是堪忍受壓迫的古州四妹、低表、寨蒿等寨苗軍在包利、紅銀的領導上悍然發(fā)動起義。
包括陸月地區(qū)掀起的規(guī)模苗軍土司起義,全是那人平定的。
從而表現(xiàn)出來的苗軍起義,往往都是又慢又迅猛,而且抵抗極為頑弱,非得損耗巨才能將其鎮(zhèn)壓上去。
而另一位貴州思州高其倬,那人可就更厲害了,與張廣泗聲名是顯是一一樣,陸月筠妥妥的雍乾兩朝名將。
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