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頁 可聽到他這話,長鼐、吳存禮、李馥三人盡皆汗毛倒豎,只覺不寒而栗。 看來,這位隆大人是打算要在這南京城掀起一陣腥風血雨了? 文字獄這東西在康熙年間雖有,但卻不算太嚴重,且多是發生在康熙初年,現在卻是已經很多年沒發生過了。 直到雍正朝那才叫厲害,甚至都可以用朱元璋那句詩來形容。 殺盡江南百萬兵,腰間寶劍血尤腥! 隆科多倒是對此全無半點心理負擔,無論是皇上的態度,還是四阿哥的態度,他心里都是門兒清的很。 江南? 呵呵,早晚的事罷了。 不過,隆科多也注意到了幾饒表情變化,隨即又笑瞇瞇的安撫道:“呵呵,諸位大人不必憂心,那偽明此番看似聲勢浩大,但我南京亦是城堅墻厚,要想攻下來,也不是那么容易的。” “而且,本督已然發急令召集長江水師、崇明鎮,還派人知會了施大帥,施大帥身為漕督,必定不會坐看南京被偽明所破的。” “再者,本督早已將偽明之事上奏皇上,屆時只待朝廷大軍南下,這偽明不過就是秋后的螞蚱,蹦噠不了幾了。” 好家伙,這是一連畫了三張大餅。 又是吹南京城高墻厚,不可能被破,又是叫了援軍水師,到最后便連康熙都被了搬出來。 可實際上,先不提南京城防厲不厲害,就單以清軍速度,這些所謂援兵壓根就不可能趕得回來。 真等他們來了,怕是黃花菜都涼了。 至于朝廷大軍? 這就更扯了,光是奏報的往返時間,再到調兵遣將,準備輜重糧餉的時間花費。 待到清廷大軍真的南下了,怕是在座各位的墳頭也該長草了。 而且,康熙現在也沒辦法派大軍南下了。 因為他的漕運讓人給斷了! 漕運,那可是溝通南北,同時為北方持續性輸血的重要運河。 劉儒漢的八卦教教眾信徒數十萬,一朝起事百萬響應,可實際也就那么回事。 論起戰斗力,別明軍了,便是最開始起事的林俊都能與其掰扯一下。 劉儒漢實際上還是托的清軍在河南駐軍不強的便宜,加上清廷賑濟河南水災不利,雖主要都是貪官的錯,但這還是讓河南,尤其黃河兩岸的百姓民怨沸騰。 他們不管誰貪的,他們只知道朝廷不管他們,坐看他們餓死不,還抽調了流民里的壯勞力去修河堤。 而朝廷又是康熙這個皇上的,所以這些水患而來的流民百姓直接把康熙也給怨恨上了。 不過,貪官這么放肆,也都是康熙求穩縱容來的,所以怪他沒有錯。 靠著這些流民,加上本身的教眾信徒,劉儒漢這才得以坐大,但他的好運氣也就到這里了。 第(2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