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
重甲這東西老祖宗們很早就在玩了,宋時缺乏戰(zhàn)馬,對于重甲更是尤為重視,當時的步人甲普遍能達到六十斤左右。
到了紹興十年,宋朝軍隊最強大的時期,為了能對抗金軍的鐵浮屠,宋朝也搞出了重步兵,其盔甲負荷甚至達到百斤重,也正是這個原因,導致宋軍雖能對抗金軍騎兵了,卻無法追而殲之。
朱怡炅自臺彎起家,除開始如履薄冰,后面幾乎可以算是命加身,如有神助了。
這也得益于他所處的時間和地段,既是東南繁盛之地,又是康熙末期,不南方了,北方的吏治都快爛到根子了,也就西北因為要長期對抗準噶爾,腐敗的倒不是太厲害。
之前明軍打的都是綠營軍和青壯組成的雜牌軍,戰(zhàn)斗力幾乎為零,導致無論野戰(zhàn)還是攻城都是屢戰(zhàn)屢勝。
這般順利之下卻是讓朱怡炅忽略了重甲這件裝備,眼下可還是冷熱兵器交替,且冷兵器為主,熱兵器為輔的時代。
處州攻防戰(zhàn)便是例子,雖然先登營做到了悍不畏死,奮勇殺敵,但一身皮甲的他們面對多于己方數(shù)倍的清軍,根本發(fā)揮不出個人武勇。
看來此戰(zhàn)回去以后……不,現(xiàn)在就得開始著手準備,讓軍器局先行試制先登營配屬的攻城重甲。
不僅是先登營,后面明軍還得有相應的重裝步兵和騎兵,至少在火銃和火炮沒有出現(xiàn)劃時代革新之前,這兩種兵種仍在戰(zhàn)爭中擔任舉足輕重的地位,臂如法國的龍騎兵。
接下來幾,明軍繼續(xù)攻城,不過同第一日的先登營大舉強攻不同,后面幾明軍基本都是火炮轟擊,看著倒不像是攻城,反而是在給炮手積累經(jīng)驗。
當然,先登營也有出動,但都是雷聲不大雨點還,基本都是隨便打兩下就撤,且同一個先登營往往只打了一次,整整兩下來,明軍的損失都不到第一強攻的一半。
“哈哈哈,這幫明賊果真是烏合之眾,就算那個什么賊監(jiān)國親征又如何,還不是這般無計可施。”看著城下如潮水般退去的明賊,薛士杰放肆大笑,歷經(jīng)三日守城,他已然是完全看輕了城外的明賊大軍。
在他看來,城外這些明賊大軍看著人多勢眾,實際戰(zhàn)斗力也就那么回事,真不知道福建的那幫同僚到底是怎么一敗涂地的。
還滿萬不可敵,就這樣的膽氣和戰(zhàn)力,也敢號稱……好吧,還不是號稱,還是此番與自己一道守城的同僚溫州總兵官戴坤的。
薛士杰扭過頭,正要調(diào)侃一番,戴坤卻是皺著眉忽然開口:“不對!”
薛士杰一愣,下意識問道:“有何不對?”
戴坤搖頭:“明賊不可能這么簡單,就算他們攻不下處州,也定不會在此浪費時間。”
薛士杰:“不得是明賊不甘心,所以執(zhí)意要破我處州呢?”
戴坤一臉冷靜,道:“若明賊真志在必得,為何攻城烈度這兩日越來越低?甚至遠遠不到第一日的一半,明賊可是有著三萬大軍,還全是真賊啊!”
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