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頁
“啟稟監國,如今我樞密院于閩北、閩中、泉州五府之地(漳州殘破,不在其中),共計募得新軍三萬六千余人,現已全部編練為軍。且,大軍北伐所需一應糧草輜重,也已開始調集籌措。”
御書房里,樞密使朱承訓正站在朱怡炅面前恭敬匯報道。
話音剛落,一旁代表內閣的王禮也連忙開口接道:“稟監國,我內閣各部也會全力配合樞密院,其所需糧草輜重,戶部亦會全力協調,絕不會使大軍無開拔充餉之資。”
雖然樞密院是負責調配軍隊糧草輜重,協調軍隊作戰,制定戰略規劃的。
但這最終的錢糧來源,還是要由內閣和戶部來執支持的,樞密院只管怎么用。
眼看內閣和樞密院都已表態,軍器局的李老漢也沒說什么反對的話,只說軍器局接下來也會跟著加班加點,力圖加大兵甲火器的產量。
同時,工部那邊也順勢擬定了新建更多工匠作坊的方案,雖然大明沒那么多工匠,但是學徒工還是有不少的,直接派遣學徒工跟著學就是。
反正他們學的都是流水線分工化生產,上手很快,只要稍微看一下就能投入生產。而且大明不是其他封建王朝,對于工匠不僅廢除了賤籍,工資待遇同樣也毫不吝嗇。
畢竟軍工生產可是關乎著軍隊的命脈,軍隊又是大明根基,可馬虎不得。
說起來,今天王禮這些人所以會在這里,還是在于昨日朱怡炅忽然下旨內閣、樞密院、軍器局,乃至已然奔赴福州府的第一軍軍長楊恭。
旨意的內容就倆字,北伐,而且還是立刻北伐。著令文武各部放下手頭一切不必要的工作,全力支持北伐軍隊的錢糧兵源調配,務必不可出現任何的紕漏。
雖然很奇怪監國為何突然改變了主意,甚至還趕在年關前要北伐,但既是監國命令,那他們這些臣子自然只有遵從。
于是乎,無論內閣、樞密院還是軍器局,全都開始全力籌措糧草輜重,冶煉兵甲火器,務必不能拖累了大軍的行動。
至于武將那邊就更簡單了,剛剛嘗到甜頭的那幫武將軍官們,聽聞朝廷又要打仗,還是去打繁華之地的浙江。
那一個個,都興奮的跟看到了脫光衣服的美女一樣。
什么年關將至,打仗才是正事,打仗意味著建功立業,升官發財。
至于能不能打的過,連續的勝利已然讓他們清晰的認識到了清軍的虛弱。
第(1/3)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