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頁 梁文煊想明,旋即也跟著拱手表態。 兩位閣老重臣都表態支持了,賈文昭還有其余參與朝議的文官見罷,雖心中無奈,但也只得乖乖拱手表態。 眼見這幫文臣終于上道,朱怡炅總算露出了笑容。實際上,對這攤丁入畝,也非是他腦子一熱才提出來的。 攤丁入畝,火耗歸公,官紳一體納糧,廢除賤籍,這一系列政策改革,歷史上也就一年以后,便逐漸開始了。 甚至于,康熙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賦,就是攤丁入畝的開端,所以也有說法,說什么攤丁入畝早在康熙年就開始搞了云云。 而且,真要算起來,前明實際上也有搞過攤丁入畝。 是的,沒錯,就是大名鼎鼎的一條鞭法。一條鞭法不僅統一了稅制,同樣也嘗試性的把稅銀從人頭攤派到了田畝之中。 在一條鞭法推行的初期,短短十年間,大明就得以恢復大半元氣,甚至有能力打三大征。 只可惜,一條鞭法終究只是對前明積重難返下的小修小補,張居正一死,立馬便幾近癱瘓,直至徹底崩潰。 既然雍正都可以一年以后推行攤丁入畝,為何他朱怡炅現在就不行? 理論上,他的阻力實際應該比雍正更小,因為雍正是在體制內搞,而他則完全不用顧忌。 而且,這么一套組合拳下來,大明不僅可以獲得堪比借糧的稅銀,還能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。賤籍廢除,民間勞力也可以進一步得到釋放。勞力一多,人口流動起來,那福建的商業也就能發展起來了。 作為兵家不爭之地的福建,說到底還是以商為主,尤其是海上絲綢之路,甚至還在后世成為了福建的兩大文化遺產。 朱怡炅已經想好了,一面學雍正搞攤丁入畝那一套組合拳,另一面,康熙既然重啟海禁,那他就開海禁,不僅如此,還要大肆扶持海貿。 福建相比起大地主,更多的還是大海商,攤丁入畝雖挖走了這些人在土地上的根基,但用其換來大明對海貿的扶持,那豈不是很劃算。 所謂打一棒,給一個甜棗。 海貿有多賺錢,懂得都懂,當年鄭芝龍甚至單靠這個,就撐起了隆武朝廷。 扶持海貿,不僅海商們能大賺,大明同樣也能撈到比之田地賦稅更高的財政收入,可謂是雙贏。 要是這樣都還有不滿,甚至膽敢造反,那就是真的完全不可拉攏,那還留著作甚,早點弄死算球。 且,朱怡炅也想看看,自己這邊把人雍正的路給走了,那到時雍正又該拿什么法子來收拾吏治腐爛,財政空虛的大清王朝呢? 呵呵。 第(3/3)頁